肉之中按之如有脆骨,由胎元受之,
精血交错而致。迨其人长大后,必于脆骨之处,突然发肿而生疽,及溃后多骨脱出,
其口方收。亦有多骨出之不休者,名曰骨胀,难愈。以上二因,治法皆同,俱用隔 附子并艾灸之,以宣寒凝,令骨速脱。盖骨属肾,遇寒则凝,故从热治也。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多骨疽门主方属性:\x固本养荣汤\x 治骨疽已成,骨不吐出,或既出不能收敛,由气血之虚,脾胃 弱也,宜服之。骨不出者自出,口不敛者自敛。
大熟地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牡丹皮 人参 山萸肉 白术 怀山药 黄 (
蜜炙,各一钱) 北五味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x生肌散\x 治腐骨脱出,肌肉生迟,不能收敛者。
石膏 赤石脂 轻粉(各一两) 滴乳香(去油,一钱) 潮脑 瓜儿竭 龙骨(各三钱)
上乳极细末,先用当归、白芷、甘草各一钱,煎汤洗净患上,用此干掺,软油纸盖扎,二日一洗一换。
\x化骨至神丹\x(岐天师)
金银花 当归 白芍药(各一两) 茵陈 龙胆草 白术 生甘草(各三钱) 柴胡(一钱)水煎服。
\x消毒散\x(张仲景)。治多骨疽初起,并敷一切痈疽疖毒,无论有骨无骨,用之神效。
凡疽生于环跳之间,不用此围药,多成多骨前疽,用此药则可免多骨之患。
芙蓉叶(晒干) 大黄 五倍子(各一两) 藤黄 生明矾(各三钱) 冰片 麝香(各三分)
各为末。米醋调成如浓糊,涂于多骨疽之左右四边,以药围其皮肉,中留一顶 如豆大;外以醋用鹅翎不时扫之。若不扫,任药干,围则无益矣。一日夜即内消。
内消神方(雷真君)。
人参 天花粉(各三钱) 大黄(五钱) 蒲公英(一两) 金银花(二两) 薏苡仁(三两)
先用水六碗煎薏苡仁,取汁三碗,投药再煎三碗,分作二次服,一日服两剂即消,神效。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咬骨疽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咬骨疽,发在大腿内股,不肿不红,痛彻骨髓,初宜雷火针针之,内 用万灵丹以酒调服之。(《正宗》)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箕门痈门主论属性:汪省之曰∶箕门痈生于股内近膝,乃足太阴脾经湿毒所生。(《理例》)
又曰∶骨毒滞疮,又名腿发。乃足太阴脾经,生于腿上箕门穴。如痛可治;不 痛难治。十二日可刺,如脓黄赤色可治;青稀腐臭者不治。其疮赤白色,是骨毒瓦斯发于外,十日内未脓,必死。
\r箕门痈\p04-a41a186.bmp\r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肉蜈蜂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肉蜈蜂生大腿外面,皮肤不觉红肿,内里疼痛难忍。治斯证者,切 不可轻用刀刺,若误犯之,毒瓦斯直透心胸,疼痛不止,多致不救。治当用白降丹掺膏 药上贴,三日后取下,败肉如蜂之状,再用生肌等药收功。(《启玄》)
胡公弼曰∶肉蜈蜂所生之处,乃足厥阴肝经部位,风湿郁积,气血阻滞,注久 而成此毒。一犯刀刺,蜂毒直入心胸,母传子受,肆毒无忌,直犯君主,故多不救。(《青囊》)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玄疽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玄疽生于左腿夹缝之下三寸,漫肿连阴,疼及大腿。(《正宗》)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阴疽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阴疽生于右腿夹缝之下三寸,痛连肾子,小腹亦痛。(《正宗》)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膝盖痈门主论属性:《心法》曰∶膝痈生膝盖,色红 肿疼痛,属气血实, 疽亦生在膝盖,肿大如 痈,其色不变,寒热往来,属气血虚,和软为顺,坚硬如石者逆。经云∶肉之小会 为溪,溪者二肘二膝四腕也。凡脾病在溪,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腰,凡筋病皆属于节,筋 乃肝之余,故又属肝,是以溪会有病,皆从脾肾肝三经邪气乘之也,惟两膝俱生,属败证,不可治也。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部<篇名>膝眼毒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膝眼毒,先必膝眼酸痛,乃成此证,乃肾经感受风邪,寒湿相侵而成。(《启玄》)
汪省之曰∶膝外痈是足少阳胆经,膝内痈是足太阴脾经,俱多气少血,乃膝间 枢纽,骨节行动之处,宜仔细治之,免成废疾。(《理例》)
王肯堂曰∶托疽生于膝傍腿侧,乃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阳关穴、阳陵泉穴 肿作痛,半月有脓可治;如不痛出鲜血,或出青黑脓,及长出头渐多,或肿无定处者,不治。(《准绳》)
《灵枢》云∶发于膝名曰 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之,石之者死。
须其柔乃石之者生。(坚如石者,用生樟六根擦之效。)书曰∶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刘涓 子云∶应者内发透外也。)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阳谓诸节之背。)发于阴者,三十日死。(阴谓诸节之 间。)
<目录>卷二十五\腿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