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111页

明之虚实。凡 大便热结,而腹中坚满者,方属有余,通之可也。若新近得解,而不甚干结,或旬 日不解,而全无胀意者,便非阳明实邪。观仲景曰∶大便先硬后溏者,不可攻。可见 后溏者,虽有先硬,已非实热,矧夫纯溏而连日得后者,又可知也。若非真有坚燥 痞满等证,则原非实邪,其不可攻也,明矣。
又曰∶大便通水谷之海,肠胃之门户也。小便通血气之海,冲任水道之门户也。
二便皆主于肾,本为元气之关,必真见实邪,方可议通议下,否则最宜详慎,不可 误攻。使非真实而妄逐之,导去元气,则邪之在表者,反乘虚而深陷。病因内困者,
必由泄而愈亏,所以凡病不足,慎勿强通,最喜者小便得气而自化,大便弥固者弥良。
营卫既调,自将通达,即大肠秘结旬余,何虑之有!若滑泄不守,乃非虚弱者所宜,当 首先为之防也。
<目录>卷六<篇名>导大便秘结法属性:蜜导法 用白蜜四两,火上煎熬四五沸,其色黄,取出干磁盆内待其凝,急分 四分,每分手搓作枣子形状,长一寸,其蜜导头须要光滑,恐伤肛门,用油润之,徐 徐塞入,少顷再加一条,旋增以去后为度。
胆导法 用猪胆一枚,胆口中放鹅毛管一根扎紧,以一头鹅毛管,插入肛门,逞 势一捻,其胆汁冲入肛门,大便即行矣。
又方 生药何首乌四两,石臼捣碎,冲滚汤绞汁,隔汤炖热,顿服即通。
治五六十日大便秘结不通 用鲜芦根一箩,捣汁澄清,煨多年老鸭,吃汤即解。
<目录>卷六<篇名>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属性:窦汉卿曰∶夫疮疡小便淋漓,或茎中涩者,肾经亏损之恶证也。宜用加减六味 丸以补阴。足胫逆冷者,宜用八味丸以补阳。若小便频而黄者,宜用四物汤加参、术、
麦冬、五味,以滋肺肾。若小便短而少者,宜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冬、五味,以补 脾肺。若热结膀胱而不利者,宜用五淋散以清热。若脾气燥而不能化者,宜用黄芩 清肺饮以滋阴。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者,宜用滋肾丸。肾虚之患,多传此证,非滋 化源不救。若用黄柏、知母,反泻其阳,以速其危。若老人阳痿思色,元精内败,茎 中作痛而不利者,用加减八味丸加车前、牛膝。不应,更加附子,多有复生者。若精 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中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牵痛,以前药加附子,亦 有复生者。王太仆云∶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当滋其化源,苟专用淡渗,
复损真阴,乃速其危也。
张景岳曰∶伤寒而小水利者,以太阳之气未剧,即吉兆也。
又曰∶凡小便,人但见其黄,便谓是火,而不知人逢劳倦,小水即黄;焦思多 虑,小水亦黄;泻痢无期,小水亦黄;酒色伤阴,小水亦黄。但非有或淋或痛,热 证相兼,不可因黄便谓之火,余见逼枯汁而毙人者多矣。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 之变。义可知也。若小水清利者,知里邪之未甚,而病亦不在气分,以津液由于气 化,气病则小水不利也,小水渐利,则气 化可知,最为吉兆。
<目录>卷六<篇名>论疮疡无寐肉筋惕属性:夫疮疡溃后无寐,发热烦躁,血虚也。圣愈汤。自汗不止,无寐,气虚也。四君 子加黄 、五味子。发热烦躁,肉 筋惕,血虚也,八珍汤。大渴面赤,脉洪大而浮,
阴虚发热也,当归补血汤。肢体微热,烦躁面赤,脉沉微,阴盛发躁也,四君子加姜附。
<目录>卷六<篇名>论疮疡出血属性:夫疮疡出血,因五脏之气亏损,虚火动而错经妄行也。当求其经,审其因而治 之。若肝热而血妄行者,四物加炒栀、丹皮、苓、术。肝虚而不能藏血者,六味地 黄丸。心虚而不能生血者,四物加炒连、丹皮、苓、术。脾虚热而不能统血者,四君 加炒栀、丹皮。若脾经郁结,用归脾汤加五味子。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加五味子。
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阴火动,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见烦热发渴 等证,勿论其脉,急用独参汤以补气。经曰∶血生于气,苟非参、 、归、术甘温 等剂,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不治。凡患血证,皆当以犀角地 黄汤为主。东垣曰∶形气有余,病气有余,当泻不当补;形气不足,病气不足,当补不当泻。
<目录>卷六<篇名>论疮疡类破伤风属性:大凡痈疽溃后,筋糜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 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出汗,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 破伤风相类,而主治之法,当大补气血。若 果系风证,亦须以大补气血为本,而兼以治风之药。若不审是非,而妄药之,则误矣。
澄曰∶男妇小儿,但是额、颅、眉、囟、耳、项,无论是疮是疖,溃后俱要用膏封 贴,不可经风露。若不慎,头面必发肿,宜外用红升丹膏盖提之,内服荆、防、僵蚕、
天麻、白芷等味散之,自愈。
<目录>卷六<篇名>论疮疡散走流注属性:大凡气血不调,经络不通,复感六气七情,故毒瓦斯乘风热而走是也。此证因风 盛而生热之证,热极气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