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4-外科心法要诀-第108页

积热。乳母宜服清胃汤,婴儿亦饮少许,外皮 赤,用 石膏研细敷之。如无 赤,乃孕母脾虚,用粳米粉敷之。若儿大,能食米面,身热皮红者,系腑热内蒸,湿气外 乘之故,即名玉烂疮。宜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内服导赤汤即效。
\x清胃汤\x(见齿部牙衄)
\x如意金黄散\x(见肿疡门)
\x导赤汤\x(见口部口糜)
<目录>卷十六\婴儿部<篇名>脐疮属性:脐疮儿脐被水伤,草纸烧灰敷最良,久而不愈风邪袭,恐发风痫紧紧防。
【注】此证由水湿伤脐所致。若久不愈,则发抽搐,又因风邪外袭也,恐变风痫。宜 大草纸烧灰敷之,或加枯矾;或再加龙骨烧灰等分,入麝香少许,撒之即效。
<目录>卷十六\婴儿部<篇名>脐突属性:脐突胎中积热生,总由孕母失调停,儿脐突出肿赤大,宜清母子即脐平。
【注】此证儿脐突出,赤肿虚大是也。由孕母失于调停,儿在胞胎,受母积热,既生 之后,儿脐即肿。宜清母子之热,儿脐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儿脐忽肿,如 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用白芍药汤加薏苡仁,令儿服之,外以外消散敷之即愈。
\x白芍药汤\x 白芍(酒炒,一两) 泽泻(五钱) 甘草(生,一钱二分) 肉桂(拣薄者刮去粗皮,一钱)
共研粗末,每用二钱,水一盅,煎四分,空心频服。脐下痛加钩藤一钱,生姜一片,食 盐五厘。
【方歌】白芍药汤泽泻甘,再加肉桂共粗研,专医脐肿惊啼叫,空心煎服整二钱。
\x外消散\x 大黄 牡蛎 (各五钱) 朴硝(二钱)
共研细末,用活田螺数十枚,洗净,再以清水半盆养之,过宿取田螺清水,调药敷 于患处,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方歌】外消散敷脐突冒,大黄 牡蛎朴硝,活田螺用清水泡,过宿取水将药调。
<目录>卷十六\婴儿部<篇名>阴肿属性:阴肿之证小儿生,久坐阴湿寒气凝,或因怒叫气结闭,寒热虚实择可行。
【注】此证即古名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寒气所凝而成;间或有因怒叫气闭,结聚 于下而成者,俱宜用桃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
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宜乌梅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 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宜橘核煎汤,调匀气散服之。囊肿及四 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宜白牵牛散主之。若女儿阴户肿胀者,心 热相传也,宜导赤汤服之,或五苓散用薏苡、车前子煎汤调服。外治法,俱敷立消散,甚效。
\x桃仁丸\x 桃仁(去皮尖,炒微黄,七钱五分)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 丹皮(各五钱) 黑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粒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方歌】桃仁丸逐阴肿疾,怒气闭结或湿袭,蒺藜牵牛桂丹皮,研末蜜丸如黍粒。
\x乌梅散\x 乌梅肉 甘草(半生、半炙) 元胡索(各五钱) 钩藤钩 乳香 没药(各二钱五分)
共捣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盅,煎七分服。
【方歌】乌梅散用乳香没,钩藤甘草元胡索,阴囊肿兼腹中疼,煎服必先研粗末。
\x匀气散\x 桔梗(炒,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 茴香(炒) 缩砂仁(炒,各五钱) 甘草(炙,四钱) 姜炭(二钱 五分)
共研细末,每服五分或一钱,白滚水调下。
【方歌】匀气散因外寒侵,阴囊肿痛汗淋淋,桔梗陈皮甘草炙,茴香姜炭缩砂仁。
\x白牵牛散\x 白牵牛(半生、半熟) 甘草(炙) 橘红 白术(土炒) 桑白皮 木通(各一钱)
水煎服。
【方歌】白牵牛散草橘红,白术桑白皮木通,阴囊相兼四肢肿,能逐膀胱热结壅。
\x五苓散\x 白术(土炒) 赤茯苓(各一钱五分) 猪苓 泽泻(各一钱) 桂心(五分)
水煎服。
【方歌】五苓白术桂心加,赤茯苓除心火邪,猪苓泽泻能分利,调和脏腑效堪夸。
\x立消散\x 赤小豆 风化硝 赤芍 枳壳 商陆(俱不宜见火,晒干,共研为末,各五钱)
用侧柏叶煎汤,候冷调敷肿处。
【方歌】立消阴囊肿痛注,因受风寒湿热毒,赤小豆与风化硝,芍枳同研加商陆。
\x导赤汤\x(见口部口糜)
<目录>卷十六\婴儿部<篇名>脱肛属性:小儿脱肛肺虚源,补中益气汤居先,肿 硬作痛除积热,脏毒翻肛脏连丸。
【注】此证由小儿气虚,肛脱于外,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白芍、煨姜主之。如肿硬 疼痛者;有湿热在内,当用清热除湿之剂以清之;若生脏毒,肛门翻出者,以脏连丸为 主。外治以五倍子、老葱头、朴硝煎汤洗之。肿用坎宫锭子涂之,俱效。
\x补中益气汤\x(见溃疡门)
\x脏连丸\x(见臀部痔疮门)
\x坎宫锭子\x(则肿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