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柴胡汤。 打伤皮不破。必内有瘀。宜攻之 通之。 痛十日。好期二十日。毒瓦斯攻心。护心散不及。急服白沙糖三四两亦可。
王洪绪有言。惟疔用刺。禁用升降二丹。以防腐烂。
痈疽遗精者。须看好而治。痔病亦然。 大痈须戒污积。如行经妇人近前。肿痛更甚。难以收功。如妇人自想。适 经来。医治鲜效。经后始能见功。亦忌房。 长肉药少许。即结靥。若多盖。就硬。反要攻脓。 症未软者。不可敷寒 凉。若半肿半黯。宜带辛热。
其症肿痛起。渴大便秘。或者阳。专治寒凉药。 肿作痛。寒热头痛者。皆在表也。发散之。 痛作痛甚者。
邪在经络也。和解之。 漫肿痛而不溃者。血气虚弱也。急托补之。 急黯而不溃。或溃。或不敛。阳气衰也。温补之。
若大便结。邪在内也。疏利之。
薛立齐谓。形伤痛。气伤肿。皆因浓味炙 。食毒所致。无问何部。但赤肿者必消。 若烦躁饮冷。赤痛发热。二 便不通。火热内炽也。(四味清凉饮。或活命饮加大黄。) 微肿红肿痛。阳气虚弱也。参 内托散。微黯恶寒。不作脓。
或熟而不溃。阳虚寒也。千金托里散。如此则未成立消。
溃疡若脓溃后。二便仍闭者。毒未解也。(清热消毒汤。)热退而渴不退。津液不足也。(八珍加麦冬。) 热不止。
肿痛反甚。虚热内作也。(保元汤清心净血之品。)
热退。肌肉不生。(十全大补。) 疮白下陷。寒气烈也。(五味异功。) 手足并冷。(六君子加姜桂等。)
[骨槽风]清胃散 牛蒡解肌汤 (又方)鲜石斛 元参 羚羊角 [牙漏] 玉女煎(牙切牙宣牙疳)清胃散 玉女煎 犀角地黄汤 凉膈饮 牛蒡解肌汤 芦荟消毒饮 (又方)鲜 石斛 炒山栀 元参 桑叶 杏仁 花粉 连翘 薄荷 麦冬 悉尼汁 荆芥 羚羊角 淡芩 淡豆豉 栝蒌 忍冬藤 鲜薄荷根(牙菌牙岩)犀角地黄汤 甘露饮 玉女煎 泻黄散 清胃散(加石决明) [走马牙疳](犀角地黄汤。) (又 方)鲜石斛 荆芥 元参 前胡 忍冬藤 牛蒡 连翘 葛根 豆豉 薄荷 六一散 香薷 蝉衣 青蒿 黑栀 丹皮 白薇 茅根 [肺痈肠痈方] 竹灯台一只。烧红时。 闷息之。研为细末。陈酒送下。
[痈疽煎方] 金银花(六两) 甘草(二两) 皂角刺(五钱) 水酒煎。一剂立消。
[乳痈方] 白芷 贝母(八两) 为末。酒服之。
[疔疮初起] 白芷 生姜(一两) 擂酒一盏。温服。
[喉症方] 鲜竹叶一把。煎汤常服。 重症鲜石斛五钱半。醋少许。冷冻饮料。
[口舌疮方] 黄柏(一钱) 僵蚕(一钱) 枳壳灰(五分) 炙草末(五分) 薄荷末(五分) 冰片(三厘) 山 豆根(五分) 各为末。一日拌三次。明日愈。
[中焦统治方] 金银花 元参 生草 白芍 炒栀子 荆芥 连翘 桑寄子 如属阴。去栀子。加桂末。
[下焦统治方] 天花粉(三钱) 生草(二钱) 银花(三钱) 蒲公英(五钱)
[上下统治方] 生甘草(二钱) 蒲公英(一两) 黄芩(一钱) 银花(三钱) 煎乳香没药各一钱调服。
[上消痈毒散] 金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蒲公英(三钱) 生甘草(五钱) 桔梗(三钱)
黄芩(一钱) 荆芥(一钱) 连翘(二钱) 牛蒡(一钱半) 芙蓉叶(一片)
[上中下皆治方] 金银花(四两) 蒲公英(一两) 当归(三两) 元参(一两)
[疹痧方] 草麻(三钱) 元参(一两) 干葛(二两) 青蒿(二两) 黄 (三两)
[喉痛方] 生地(一两) 粉丹皮(四钱) 白芍(二钱) 麦冬(六钱) 川贝(三钱) 甘草(三钱) 元参 (五钱) 薄荷(二钱) 青果(五个打)
[乳岩方](初生可治)青皮 石膏(行污) 生甘草节(消肿导毒) 栝蒌 橘络(行经络) 皂角刺 银花 (此 症不可用刀)因寒痰结凝。当用阳和汤。外敷宜留意。不可寒凉。
[乳痈方] 金银花(五钱) 白芍(二钱) 青皮(一钱) 蜜 (三钱) 柴胡(一钱) 连翘(一钱半) 当 归(三钱) 蒲公英(五钱) 生草(一钱) 鲜橘叶(十片) 砂仁末(冲四分)
(又方)加浙贝 白芷 灵仙 夏枯草 天冬 [肺痈方] 元参(八钱) 麦冬(八钱) 生草(一钱) 银花(一两)
[女人羞隐治方] 白芍(三钱) 川芎(一钱) 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白 芥(四钱) 黄芩(三分) 炮姜(三分) 症热加栀子三钱。
(又方)痛痒兼治。 当归(五钱) 栀子(三钱) 白芍(五钱) 柴胡(一钱) 茯苓(五钱) 楝树根(五 分) 有火加黄芩一钱。有寒加桂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