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弦长,按之无骨力,肾脉搏而沉,心脉有动象,即湿 极而发疸,然疸之病,多先目黄,以众脉皆会于目系,所以肝热亦目黄而疸,胃热亦目黄而 疸,肝热即口干引饮,小府赤而涩,胃湿亦目黄,而口不干,小府赤而不涩,又有下部冒寒 履湿,湿气冲心,发为目黄,不必是疸,素问言太阳之胜,有面赤目黄者是也,只可缓行其 小府,湿热相郁而疸,即□脉洪而大,不弦,却带软而长,宜利其小府。
<目录>卷上<篇名>半产正产论内容:夫半产、正产,妇人之常事也,然其间多有产后染成大病。忽绝无月水行,忽宫藏亏损 不禁,忽积成症瘕,而岁久月深,倾损性命,此无他,轻之以为半产,而不甚将养之所致也 ,不知半产之候,其将养当过如正产十倍,正产止血藏空虚,半产即肌骨腐烂,常切譬之,
正产有如果中之栗,夫栗之为物,俟其自熟,阴阳气足,则其壳自开,而栗子自堕,方是之 时,子之与壳,两无所损,如妇人怀孕,十月已满,阴阳气足,则其子宫自开,而儿子生下 ,若月未满足,因误服药饵,忽寒邪热毒所伤,忽扶轻举重,忽倒地打伤,其胎藏伤损,胞 系腐烂,然后其胎坠下,即有如世人采折新栗,碎其皮壳,就壳中断其根蒂,然后取得栗子 ,此其半产之喻也,以其胎藏伤损,胞系断去,而后胎坠下,则其半产之人,将养调治,得 不过如正产十倍者哉,正产之后,补其虚,生其好血,化其恶血,保其藏气,去其风邪,
人人无有不安也,半产之后,补其虚,生其肌肉,益血,穷其所因,解其病,去其风邪,养 其藏气,加之将养过如正产十倍,损伤之胎,无不平复也,吁!世之人多轻之,至于倾危,
不可胜数,得不惜哉。
正产、半产出血过多,不可禁止,忽气闷不识人,其脉洪大而浮以泛,如新沐,如破肚 之脉,若微细而涩绝,其候凶。
胎死腹中,其脉洪大而沉,尺泽当溢透下部,不涩不绝,即无畏,谓胎不下,当气满实 ,所以洪大而沉,又溢寸过,若涩而短,即死。
妇人欲产。浆破血下,浑身疼,诊其脉,当洪大而有骨力,尺泽透而长,方是正产,谓 孕则尺脉不来,欲产而浆下,则尺泽透,若浑身疼甚,而浆未破,血不肯下,即难产,凡浑 身痛甚,须是腰痛,连谷道疼迸痛,方是正候,以少阴犯胞络脉,连腰过脊及肛门,若只是 腹痛,不可用作正产候。
产后,脉结而涩,尺脉短而动,肺脉浮而急,即是衣未下,产后血风,虚热搏之,洪大 而数,数与疾不同,数则兼动与短,主血晕,面色深赤,身体如醉,见屋宇如悬倒,忽头痛 重不安。
产后血风,虚热搏之,洪大而疾,心脉实而有骨力,肺脉洪而浮,主血逆头痛,面赤如 醉,身体如在虚空,大腑秘涩,语声微细。
产后,六脉得洪大,如血晕脉,胃脉实而弦,肺脉浮而洪,主大腑秘热,头痛面赤,恶 心呕逆,产后,如骨蒸脉,六脉弦而微紧,有骨力,主血行少,未经数日,身下干净,腹中 余血,恶血未下,非时气痛,攻心刺肋。
产后,六脉轻浮,微有骨力而来迟,肝脉细而虚弦,多因小遗登后早,忽乱吃食物早,
宫藏伤风,饮食减可,近以十日,远经半月,粥食不进,才吃一口汤水,即闻汤水巡历胸中 ,方下入胃,既入胃,仍下出,面色并肉色黄,形体困重,此候留风邪在中,血热而感寒,
成寒热隔气,风不用事,食不化,此病须是吃得酒一两盏,方可调理,每日宜服酒一两盏,
如治风咽调理,故予特制此方。
细辛 官桂 芎 当归(各半两)
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煎防风汤调下,吃了,浑身手足暖,忽头疼,即连吃酒一 两盏,候通身发热,忽行下恶物,即便安乐也,若人得此病,须是依上件题目,方可服此方 产后,六脉皆沉伏而迟,主浑身厥冷,非时噤不识人。
产后,六脉动而疾,胃脉滑而溢于尺泽,肾脉软而虚弦,此缘产迟,忽衣迟,既产后,
早起伤风,吐泄不定之脉,宜温其胃。
产后,六脉沉细而伏,此寒气在下,腰痛,起动不得。
产后,六脉沉细,肾脉伏而沉,肺脉虚而大,产后乳汁多,故流出,其乳汁冷而口干,
此肾冷肺虚寒,不可以口干为上热,误服凉药,此肾少阴之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其直 行者,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故如此。
产后,六脉洪大而结,肝脉涩,肺脉浮,忽然乳疼,坚硬成块,将欲成痈肿。
产后,未经百日,腹疼气疼,转泻不止,六脉沉细而虚,此余寒在中。
产后,心脉一指偏小而动,又芤陷,若肺脉重而洪大,却无骨力,则主乳多,肺脉如常 ,惟心脉如此,加之肾脉微细,则小便虚惫。
产后,恶血行,少腹中块刺痛,须六脉大而紧,肺脉紧而虚弦为寒肺,主少腹中有块,
产后血热,肝脏风搏生涎,发为疼痛,即急心痛,六脉当得二阳一阴,二阳实大,一阴者,
沉也。
产后,尺泽虚软而代,至数不及,白涕不止,血崩下带。
产后,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