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 (五分)
引加生姜一大片。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去当归加山药二钱。如痰盛气滞。胸膈不快。加 白芥子七分。如阴寒盛。嗽不愈。加北细辛五分。如兼表邪寒热。加柴胡一钱。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香砂六君子汤(二十二)
属性:(治中气虚滞。恶心胀满。或过服凉药。以致食少作呕等症。)
党参(三钱炙) 茯苓(一钱) 白术(炒) 制半夏(各一钱五分) 陈皮(八分) 砂 仁(六 分)
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归芍二陈汤(二十三)
属性:(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吃生冷冻饮料酒过多。脾胃 症。)
当归 白芍(炒) 广皮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法制半夏(三钱)
引加生姜一片。枣二枚。食远服。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和兑饮(二十四)
属性:(治新久咳嗽。未经见血者。三五服可渐愈。)
生姜汁(一小匙) 白蜜(二匙)
二味和匀。重汤顿服。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绿豆饮(二十五)
属性:(治诸火症热毒。烦渴喘嗽诸症。)
用绿豆不拘多寡。宽汤煮糜烂。入盐少许。或蜜亦可。任意饮食之。日三四次。此物 性非苦寒。不伤脾胃。且善于解毒除烦。退热止渴。大利小水。乃浅易之最佳最捷者也。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逍遥散(二十六)
属性:(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胁痛等症。)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 白术 茯神(各一钱二分) 甘草(四分) 柴胡 (六分)
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照方。加丹皮炒山栀仁。各七分。白水煎或加姜皮半分。名加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 热。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徙薪饮(二十七)
属性:(治三焦浮火。肌里伏热。时或呛嗽。痰涎满口。或舌破牙龈肿痛等症。)
陈皮 丹皮(各八分) 黄芩(炒) 黄柏(各一钱) 赤芍 麦冬(去心) 赤茯苓 (各一钱 五分)
白水煎。食远温服。如多郁。气逆伤肝。胁痛甚。致下血者。加青皮炒栀各四分。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益气培元饮(二十八)
属性:(治遗精白浊。溺下砂淋。茎中痒痛。腰膝酸痛诸症。是症由于精满自溢。湿热 胱者。十不一二。由于气虚。思虑过。劳役伤。或强任房事。或病后失调。攻伐之过 脏气而成斯症者。十居八九。此古今元气不同之一。以是方与补中汤。(方见前十)相 之。
可以渐愈。接服六味地黄汤。(方见前八)加慎调摄。自无反复。切勿误投通利之药 黄 通草之类。致益亏损。慎之切慎之。)
大熟地 制杜仲(各三钱) 丹皮(八分) 茯苓(一钱二分) 淮山药(二钱) 建 泽泻(五 分)
引加姜皮半分。南枣三枚。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偏痹症治法(二十九)
属性:凡偏痹症初起。卒然痰壅昏迷。撒手遗便遗溺。牙关紧闭。用猪牙皂研细末。吹鼻内。
取嚏 西 黄珍 用蒸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附)活络饮(三十)
属性:淮牛膝 明天麻(各一钱) 防风(八分) 红花(四分) 生赤首乌 制赤首乌 生 黄 熟黄 分)
引加虎胶八分。淡酒一杯。顿化和服。
上方日服一剂。计服五剂。每日照后方蒸熨法。日三次。蒸熨五日。手足渐可屈伸。半 身稍 存留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附)蒸熨方(三十一)
属性:真净檀香一两。锉碎煎汤。隔布单。以半身置布单上熏蒸。加全当归六两。丹参牛膝桂 枝。
亦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祛风散(三十二)
属性:(治历节风痛。昼夜不止。半身不遂等症。)
虎胫骨(一两炙酥为末) 没药(五钱为末)
二味和匀。每服一钱。温酒调服。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附)药酒方(三十三)
属性:黑料豆(一升形小如腰子样者佳) 油松节(四两锉碎) 白蜜(一斤)
取好陈麦烧酒十五斤。重汤煮一炷香。出火气。早晚随量温饮。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滋源饮(三十四)
属性:(治饮食下咽即消。心烦咽渴。面赤舌燥。彻夜无寐。小便赤涩。大便燥结等症。)
鲜生地(一两捣汁) 洋参(二钱蜜炙) 甘草(五分微炙) 枣仁(炒) 茯神 麦 冬(各二 钱去 用洋参等五味。白水煎成。冲生地汁服。日二剂。旬日取效。接服六味丸(方见前八)
可 愈。
<目录>卷一\内症门<篇名>戊己丸(三十五)
属性:(治反胃膈噎。)
熟地(八两杵膏) 萸肉(三两) 当归 麦冬(去心) 苡仁 牛膝(各二两) 白 芥子 元 参(
各取净末。用生姜六两。取汁。和炼蜜。同熟地杵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