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31-古今名医方论-第10页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呕者加半夏半斤,
生姜 程郊倩曰∶此之合病者,头痛,胸满,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脉或大而弦。
半表 虚,
柯韵伯曰∶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已入少阳之里,胆火上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
与黄 非胃 <目录>卷三<篇名>黄连汤属性: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黄连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 半夏(半斤) 大枣(十 二 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程郊倩曰∶热在胸中,有烦躁郁闷之症,可知胃中反有邪气,以寒邪被格在下故也。此 证寒 腹中痛 上下相 气,升 干姜,
成无己曰∶湿家下后,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是邪气入里,而为下热上 寒也 <目录>卷三<篇名>十枣汤属性:治太阳中风,表解后里气不和,下利,呕逆,心中至胁痞满硬痛,汗出,短气,头痛,
不恶 大枣(十枚,掰) 甘遂 大戟 芫花(熬,各等分)
上三味,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末药。强人 一钱 柯韵伯曰∶仲景利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气为患,或喘,或咳,或悸,或 噎,或吐,或利,或无汗,病在一处而止;此则外走皮毛而汗出,上走咽喉而呕逆,下走肠 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于外者,浩浩莫御矣。且头痛,短气,心腹胁下皆痞满而硬痛,是水 邪尚留结于中,三焦升降之气阻隔而难通矣。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邪充斥,又非 淡渗之品所能胜。非选利水之所至峻者以直折之,中气不支,束手待毙耳。甘遂、芫花、大 戟三味,皆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并举而用之,气味合,相济相须,故可交相去邪之巢穴,
决其渎而大下之,一举而水患可平也。然水利所凑,其元气已虚,而毒药攻邪,必脾胃反弱 ,使无健脾调胃之品为主宰,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故选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 培脾土之虚,一以制水气之横,一以解诸药之毒。得一物而三善备,既不使邪气之盛而不制 ,又不使元气之虚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昧者惑于甘能中满之说而不敢用,岂知承 制之理乎?张子和窃此意而制浚川、禹功、神 等方,以治水肿、痰饮之病,而不知君补剂 以培本,但知任毒药以攻邪,所以善其后者鲜矣!
<目录>卷三<篇名>小陷胸汤属性: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实(大者一个)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程扶生曰∶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
脉之 黄连 上 程郊倩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不峻,
而 <目录>卷三<篇名>大陷胸汤属性:主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中,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令 心下 肠 大黄(六两) 芒硝 葶苈子 杏仁(去皮,各半升) 甘遂(一钱,为末)
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黄、杏、苈,去滓,纳芒硝,煮一二沸,纳甘遂末。温服,得快利,
止 柯韵伯曰∶胸中者,宗气之所出,故名气海。气为阳,故属太阳之部。气为水母,气清 则水 下输 淫于 任 行 胸 解 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视其人壮实,可以一战成功。如平素虚弱者,病久而任攻伐者,当 念虚虚之戒矣。
<目录>卷三\五泻心汤<篇名>半夏泻心汤属性: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宜半夏泻心 汤。
半夏(半斤)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 (三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温三服。
(此小柴胡去柴胡,而加干姜、黄连。)
<目录>卷三\五泻心汤<篇名>大黄黄连泻心汤属性: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 攻痞 泻心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服之。
<目录>卷三\五泻心汤<篇名>附子泻心汤属性: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别煮取汁。)
以麻沸汤二升,渍三味,须臾,去滓,纳附子汁。
<目录>卷三\五泻心汤<篇名>生姜泻心汤属性: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生 姜泻 生姜(四两) 甘草 人参(各三两) 干姜(一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三两) 半 夏 (半升) 大枣(十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温三服。
<目录>卷三\五泻心汤<篇名>甘草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