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注、水注、食注、土 雄黄(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本(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 心,熬)
桔梗(一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 皂荚(一两,炙去皮子) 蜀椒(一两,汗) 麦 门冬(一 两,去心)
上一十味,末之,蜜和,空腹服一丸如小豆大,日二,稍加,以知为度,极效。
<目录>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篇名>大麝香丸内容:主鬼注飞尸万病方∶ 生麝香(半两) 牛黄(半两) 蜈蚣(一枚,炙) 丹砂(半两) 雄黄(一两) 巴 豆仁(五 十枚,去心,熬)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双仁,熬) 桂心(半两) 地胆(七枚) 芫 菁(七 枚) 亭长(七枚) 蜥蜴(一枚) 獭肝(半两,炙) 大黄(半两) 犀角(半两,屑)
石(半 两,烧) 细辛(半两) 藜芦(半两) 斑蝥(七枚,去翅足,熬) 鬼臼矾石(烧) 附 子(炮去 皮) 真珠(各半两)
上二十三味,捣为末,蜜和捣三千杵,饮服如小豆一丸,日二,蛇蜂蝎所中,以摩之,
愈。(一方地胆作蚺蛇胆。)
<目录>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篇名>蜈蚣汤内容:主恶注邪气,往来心痛彻胸背,或走入皮肤,移动不定,苦热,四肢烦疼,羸 蜈蚣(一枚,炙) 牛黄(一分) 大黄(三分) 丹砂(三分) 细辛(一两) 鬼 臼(一两)
黄芩(半两) 当归(一两) 桂心(一两) 人参(三分) 麝香(一分) 附子(一两,
炮去皮)
干姜(一两)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十一味,取三升,去滓,下牛黄麝香末,搅令均,分三 服。
<目录>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篇名>鹳骨丸内容:主遁尸飞尸,积聚胁下痛连背,走无常处,或在脏,或在腹中,或奄然而痛方 鹳胫骨(三分) 雄黄(一两) 藜芦(半两) 野葛(半两) 莽草(一两) 芫青 (十四枚)
斑蝥(十四枚,熬) 巴豆(四十枚,去皮心,熬) 丹砂(二分) 牡蛎(一两,熬) 桂 心(半 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为度。(一方丹砂作丹参。)
<目录>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篇名>江南度世丸内容:主万病,症坚积聚,伏尸长病寒热,注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枯尽,四肢烦热,
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注忤,口噤不开心痛方∶ 麝香(一两) 细辛(二两) 大黄(一两) 甘草(二两,炙) 蜀椒(三两,汗,
去目、闭 口者) 紫菀(一两半)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 茯苓(二两) 附子(一两半,
炮去皮) 真 珠(一两) 丹砂(一两) 乌头(半两,炮去皮) 野葛(一两) 牛黄(半两) 桂心 (一两) 蜈 蚣(二枚,炙) 雄黄(一两) 鬼臼(一两)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
上二十味,捣末蜜丸,饮服如小豆大二丸,稍加至四丸,日二,加獭肝一两,大良。
<目录>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篇名>大度出丸内容:主万病与前同方。
牛黄(一两) 大黄(一两) 雄黄(一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两,炮去皮) 真 珠(一 两) 甘草(一两,炙) 人参(一两) 射罔(一两) 丹砂(一两) 鬼臼(一两) 莽 草(一两)
鬼箭(二两) 桂心(二两) 蜀椒(一两,汗,去目、闭口者) 紫菀(二两) 巴豆仁 (八十枚,
去心,熬) 干姜(二两) 野葛(一尺) 蜥蜴(一枚) 蜈蚣(一枚,炙) 地胆(十 五枚) 芫 青(二十枚) 樗鸡(三十枚) 茯苓(一两) 麝香(二两)
上二十六味,捣末蜜丸,饮服二丸如小豆,日二丸,先食,后服之。
<目录>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篇名>细辛散内容:主风入五脏,闷绝,常自燥痛,或风注入身,冷注鬼注飞尸恶气肿起,或左或右,或前 或后,或内或外,针灸流移,无有常处,惊悸腹胀,气满,又心头痛,或恍惚悲惧,不能饮 食,或进或退,阴下湿痒,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黄,房中劳极方∶ 附子(二分,炮去皮) 秦艽(三分) 人参(三分) 牡蛎(三分,熬) 蜀椒(三 分,汗,
去目、闭口者) 干姜(五分) 桂心(五分) 茯苓(一两) 桔梗(一两) 防风(一 两半) 白 术(一两) 当归(一两) 独活(一两) 柴胡(五分) 黄芩(三分) 乌头(半两,
炮去皮) 甘 草(三分,炙) 麻黄(三分,去节) 芎 (三分) 石南(半两) 莽草(半两) 牛 膝(半两) 天 雄(
上二十六味,捣筛为散,仍别秤之合和也,旦以清酒服五分匕,讫,如行十里久势欲歇 ,更饮酒五合,佳。
芥子薄主遁尸飞尸,又主暴风毒肿,流入四肢、头面诸风方∶ 芥子(一升,蒸熟)
上一味,捣下筛,以黄丹二两搅之,分作两处,疏布袋盛之,更蒸使热,以敷痛处,当 更迭蒸袋,常使热敷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