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8-慈幼新书-第9页

之窍,脾之脉络所系,心脾壅热上冲,故令舌肿,渐渐胀大,塞满口中,名
曰木舌。宜木通散(见胎热)服之,乌鱼散涂之。又有重舌者,亦心脾蕴热所致,由血气俱盛,附
舌根而重生一物,形如舌而略短小,以真蒲黄和黄柏末敷之,或牙硝亦可。
脾脏有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出,名曰弄舌,切勿用寒药及下之,唯宜泻黄散,甚
有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也。
生时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或口上 有 ,不能出声,速用指甲掐破,或苇草割之,
血出即活。若血出不止,猪脂调发灰敷之。
\x乌鱼散\x
乌鱼骨(五钱) 蜣螂 蒲黄(各二钱五分) 白矾(五分)
鸡子黄调涂舌上,咽津无妨。
\x青液散\x 治重舌并口疮。
青黛 朴硝(各一钱) 龙脑(一字)
蜜调鹅羽蘸敷。
\x泻黄散\x 治弄舌兼治木舌。
藿香叶 炒山栀 石膏 甘草 防风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口
属性:小儿生后,宜勤看口,有口糜者,膀胱移热于小肠,肠膈不便,上为口糜,导赤合五苓治之。
鹅口者,初生白屑满舌,如鹅之口,乃胎热所致,用发缠指上,蘸薄荷自然汁拭之。
如不已,更以粟米煎浓汁拭之,外用
过黄丹渗患处。
初生一复时,满口上下牙齿,忽变白色,恍如齿牙,名曰马牙惊,不治。若因将养过
温,积热熏蒸于上,发为口疮,宜炒焦干姜,同黄连为末敷之,以木通散(见胎热)与乳母服。
如不愈,更以矾汤浸脚,上半日,以蜜炙黄柏、炒僵蚕末敷之立效。如只口角烂疮,发灰以猪脂调敷即愈。
\x导赤散\x
生地 木通 赤茯 麦冬 甘草 灯心
\x五芩散\x
猪苓 赤茯 赤芍 白术 肉桂
\x口糜散\x 口疮糜烂神效。
黄柏 黄连(各一两) 雄黄 没药(各二钱) 片脑(五分)
为末干掺疮上。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耳
属性:小儿肾气实,其热上冲于耳,使津液壅滞,化为稠脓,或为清汁,亦有沐浴水入耳
中,血气凝滞,渐生疳臭,久乃成聋。汤氏有五耳之名,其本则一,宜龙骨散吹之,外服化毒退热之剂。
胆气不舒,风邪乘袭,少火被郁,两耳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
耳内如沸汤之响,此风火燥干胆汁之候,治宜舒胆汤。
耳中干耵,无脓无水,痛如针刺,久则焚槁成聋矣,速宜平火汤重剂服之,或以柴胡聪耳汤消息调之。
\x龙骨散\x
龙骨(研) 明矾( ,各三钱) 黄丹( ,二钱) 胭脂(一钱) 麝香(少许,同为末)
先捻去脓汁,次用鹅管吹入。
吴遇斋曰∶疮在耳外,用雄黄一钱,红枣一枚去核,包黄在内,火煨存性,取黄研
细,搽上即愈。疮在耳内,用鱼首石炼存性,碾细,加朱、麝各少许同碾,吹入自愈。
方鹿村曰∶耳后脓疮,用柿饼蒂七八个,
烧灰,将熄时,以碗覆之,冷定为末,入轻粉一钱,香油调涂即愈。
\x舒胆汤\x
当归 白芍 元参 花粉 炒山栀 柴胡 石菖蒲
\x平火汤\x
熟地 生地 麦冬 玄参 菖蒲
\x柴胡聪耳汤\x
柴胡(三钱) 连翘(四钱) 当归 甘草 人参(各一钱) 虻虫(三个,去翅足) 水蛭(五分) 麝香(少
许,三件另研) 生姜(一片)
各药煎好,去渣入三末,再煎一二沸,食少远,热服。
程庆其曰∶有虫入耳中,痛不可忍,极似干耵症,用生姜擦猫鼻,取尿滴耳中即出。
仇芑轩曰∶有耵燥暴聋者,用全蝎去毒为末,酒调滴耳中,闻水声即愈。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目
属性:目黑睛属肝,白睛属肺,瞳人属肾,上下胞属脾,大小角属三焦,心者,往来机发
之轮,故目内赤者,心家积热上攻,导赤散(见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黄者脾热,
泻黄散(见舌)主之。有视物不明,不肿、不痛、不赤,无翳膜,或见黑花,无眼光者,是肝
肾阴虚,不可服凉药,宜滋阴肾气丸主之。有初生眼闭者,由产母食热物毒物所成,以熊
胆少许,蒸水洗之,日七次。如三日不开,与地黄汤服之,乳母与木通散(见胎热)服之。乳母
食热物毒物,令儿眼赤者,消风散加减调之。时气风热,眼昏红肿者,开明汤、冲和汤主
之。斗睛,牛黄膏主之。疳眼流脓生眵,龙胆饮子治之。痘毒及无辜疳入眼,羊肝散治
之。初生洗拭不净,秽汁浸渍眼 中,两角赤烂,至长不瘥,又有难产,转侧差迟,血
压儿首,灌注入眼,生下不见瞳人,外胞赤肿,上下弦烂,亦宜生地汤服之,四神散洗
之,不可服重剂寒凉,致伤脏腑。若因肝气上冲,脑汁大坠,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