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补之。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脾虚甚故也。
弓反外形∶主痰热,心神恍惚,夹惊夹食,风痫痰盛,先以天麻防风丸祛外邪,又用五味异功散调中气。
形(批∶ 形直上)∶主风热生痰,发搐,先用抱龙丸,如未应,用牛黄清心丸。若传于脾肺,或过用风痰之药,
而见一切诸症者,专调补脾胃。
鱼骨形(批∶鱼骨分开)∶主惊痰发热,先用抱龙丸治之,如未应,属肝火实热,少用抑青丸以清肝,随用六味丸 以补肝。或发热少食,或痰盛发搐,乃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补脾土以制肝木。
水字形(批∶水字形即三脉并见)∶主风惊食积,胸膈烦躁,顿闷少食,或夜啼痰盛,口噤搐搦,此脾胃虚弱、饮 食积滞而木克土也。先用大安丸消导饮食,次以六君钩藤补中清肝。若已服消导化痰等剂而病不愈者,用四君、升麻、
柴胡、钩藤升补脾气,平制肝木。
针形(批∶针形即过关一二米许)∶主心肝热极生风,惊悸烦闷,困倦不食,痰盛搐搦。先用抱龙丸祛风化痰,次 用六君子汤、钩藤平肝实脾。
透关射指形(批∶透指命脉曲里)∶主惊风痰热聚于胸膈,乃脾肺亏损,痰邪乘聚,先用牛黄清心丸清脾肺化痰涎,
次用六君子汤加桔梗、山药,补脾土益肺金。
透关射甲形(批∶射甲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制脾土之败症,急用六君、木香、钩藤、官桂温补脾土,未应即 加附子以回阳气,多得生者。尝闻古人云,小儿为芽儿,如草之芽,水之泡,盖因脏腑脆嫩,口不能言,最难投剂,当 首视面色而知其属,次验虎口以辨其因,实为治法之简要也。
(虎口脉纹歌∶)
(小儿食积辨三关,男左女右一般看。要知初气中风候,末是命门易亦难。要知虎口气纹脉,到指看形分五色。黄 红 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气虚损,青黑之时症候极。忽然纯黑在其间,好手医人心胆寒。指纹深青主惊 悸,青亦相半急惊看。青而深紫神形缩,来去不定慢惊干。紫黑青纹或隐隐,似出不出慢脾端。浅青之色腹中痛,青黑 内吊惊搐开。淡红下痢或吐泻,腹痛不食病尤难。深紫惊哭红惊热,赤红相半是伤寒。浅紫烦渴或吐痢。纹弯伤乳病相 干。弯纹入里顺且可,出外透甲绝脉看。风关鱼刺惊青治,气主疳劳热易痊。命关青主虚风治,风入脾兼肺主难。风见 悬针主水惊,气关疳亦肺烦生。命关一见未可治,紫红微微如是轻。风关水是惊入肺,咳嗽生痰潮热生。气见涎痰积不 化,命惊疳积哭亦倾。乙字风关肝受惊,气关亦主受惊侵。命关若是慢脾病,总是灵丹命不存。风见蛔虫疳积聚,小便 闭结腹虚膨。气关作渴主泻痢,命若逄之定见倾。环形风见肝疳积,气见须知吐逆侵。病久定因疳入胃,命关若见死无 生。一见流珠膈热多,三焦不慢泻频过。烦躁哭啼时欲吐,肠鸣自利可调和。来蛇中脘不调和,积气攻攒干呕多。若见 去蛇时泻痢,脾虚饮食不消磨。弓反里形头目重,寒邪惊里小便黄。四肢倦怠兼相冷,逐冷疏风便得康。弓反外形痰热 病,夹惊夹食及风痫。心神惊悸神志倦,用药宁心便得痊。)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色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
半岁以下于额前眉端发际之间,以无名指三指候之,儿头在左举右手,儿头在右举左手,食指在上,中指在中,无 名指在下。三指热,外感风、鼻塞咳嗽;三指冷,外感寒,内伤饮食,发热吐泻。食中热主上热下冷,中指热主夹惊,
食指热主食滞。
〔附方〕 \x助胃膏\x 木香 干姜 炙草 山药 莲肉 白术 茯苓 肉果 诃子 神曲 麦芽 人参 砂仁 丁皮 白 蔻为末蜜丸,如芡实大。
\x五味异功散\x 见惊风症。
\x六君子汤\x 见疟症。
\x大安丸\x 见滞颐症。
\x四味丸\x 见五软症。
\x四君子汤\x 见惊风症。
\x七味白术散\x 见 症。
\x惺惺散\x 见诸吐症。
\x天麻防风丸\x 天麻 防风 半夏 川芎 芦荟 青黛 黄连 五灵 蝉蜕 全蝎 麝香 夜明砂 \x抱龙丸\x 见惊风症。
\x牛黄清心丸\x 见滞颐症内。
\x抑青丸\x 黄连 吴茱萸 汤浸一宿为末,水泛为丸。大泻肝火,治左胁作痛。
<目录>下卷<篇名>脉要论属性:男子不可久泻,女子不可久吐。左手属阳,右手属阴也。关前属阳,关后属阴也。汗多亡阳,下多亡阴。诸阴为寒,
诸阳为热。人迎者,左手关前一分是也;气口者,右手关前一分是也。人迎以候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外感也;人 迎浮盛则为伤风也,紧盛则伤寒也,洪大则伤暑也,沉细则伤湿也,虚数则伤热也。气口以候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 惊之内伤也。喜者脉散也,怒者脉激也,忧者脉涩也,思者脉结也,悲者脉紧也,恐者脉沉也,惊者脉动也。人迎脉紧 盛,
大于气口一倍为外感,风与寒皆属于表为阳也、腑也。气口脉紧盛,大于人迎一倍,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