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松蕊丹\x 松花 枳壳(麸炒) 防风 独活(各一两) 麻黄 前胡 川大黄(生) 桂心(各五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粥饮送下。
附∶取龟尿法 用龟放在荷叶上,用镜子照之,其尿自出。
<目录>卷六\杂证门<篇名>五软属性:五软禀赋不足证,头项手足口肉肌,地黄丸与扶元散,全在后天调养宜。
【注】五软者,谓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是也。头软者,项软无力也;手 足软者,四肢无力也;肉软者,皮宽不长肌肉也;口软者,唇薄无力也。此五者,皆因 禀受不足,气血不充,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治宜补气为主,先以补骨地黄丸补其先 大精气;再以扶元散补其后天羸弱。渐次调理,而五软自强矣。
\x补肾地黄丸\x 熟地黄(一两五钱) 山萸肉(一两) 怀山药(炒) 茯苓(各八钱) 牡丹皮 泽泻(各五钱)
牛膝(八钱) 鹿茸(酥炙,五钱)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用盐汤下。
\x扶元散\x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熟地黄 茯神 黄 (蜜炙) 山药(炒) 炙甘草 当归 白芍药 川 芎石菖蒲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五软扶元散堪尝,参术茯苓熟地黄,茯神黄 山药草,归芍川芎及石菖。
<目录>卷六\杂证门<篇名>五硬属性:阳气不营成五硬,仰头取气难摇动,手足强直冷如冰,气壅胸膈牵连痛。小续命汤最为良,乌药顺 气散极应,若遇肝木乘脾经,加味六君妙无竟。
【注】五硬者,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手心、足心冰凉而硬。皆 由阳气不营于四末,最为难治。重者以小续命汤疏其风,轻者以乌药顺气散调其气。若 肝木乘脾,食少气弱者,加味六君子汤治之。内外交治,而证自日瘥矣。
\x小续命汤\x 人参 麻黄 川芎 黄芩 芍药 甘草(炙) 防风 官桂(去皮) 附子(泡去皮脐) 杏仁(炒 去皮尖) 汉防己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小续命汤治五硬,人参麻黄川芎共,黄芩芍药草防风,官桂附子防己杏。
\x乌药顺气散\x 麻黄 白芷 川芎 桔梗 枳壳(炒) 僵蚕(炒) 乌药 炮姜 甘草(生) 橘红 引用葱白,水煎服。
【方歌】乌药顺气五硬轻,麻黄白芷合川芎,桔梗枳壳僵蚕炒,乌药炮姜草橘红。
\x加味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炮姜 陈皮 半夏(制) 茯苓 炙甘草 肉桂 升麻(蜜炙) 柴胡(醋炒)
【方歌】加味六君虚五硬,人参白术共炮姜,陈半茯苓炙甘草,升麻柴胡肉桂良。
<目录>卷六\杂证门<篇名>五迟属性:小儿禀来气血虚,筋骨软弱步难移,牙齿不生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加味地黄为主治,补中 益气继相医,邪乘心气菖蒲好,血虚发迟苣胜宜。
【注】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 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再以补中益气汤调 养其气。又足少阴为肾之经,其华在发,若少阴之血气不足,即不能上荣于发,苣胜丹 主之。又有惊邪乘入心气,至四五岁尚不能言者,菖蒲丸主之。
\x加味六味地黄丸\x 熟地黄(一两) 山萸肉(一两) 怀山药(炒) 茯苓(各八钱) 泽泻 牡丹皮(各五 钱) 鹿茸(炙三钱) 五加皮(五钱) 麝香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大儿每服二钱,小儿一钱五分,盐汤送下。
\x补中益气汤\x(方见飧泻)
\x菖蒲丸\x 人参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川芎 当归(酒洗) 乳香 朱砂(水飞,各一钱)
共为细末,炼白蜜为丸,如黍米大,食远用米汤送下。
\x苣胜丹\x 当归 生地黄(洗焙) 白芍药(炒,各一两) 苣胜子(碾,二两) 胡粉(碾,三钱)
同研匀,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汤下。
<目录>卷六\杂证门<篇名>鹤膝风属性:小儿禀赋不充盈,肌肉削瘦少峥嵘,膝骨外露如鹤膝,多缘肾弱髓难生,血脉不荣筋挛缩,膝贮风 涎时作疼,大防风汤宜先服,地黄继进莫从容。
【注】小儿鹤膝风,多因禀赋不足,血气不荣,肌肉削瘦,遂致骨节外露,筋脉挛缩,
股渐细小,而膝盖愈大,要皆肾虚不能生精髓之故也。须先服大防风汤,继以补肾地黄 丸治之,庶气血充而证自愈矣。
\x大防风汤\x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熟地黄 当归身 白芍药(炒) 川芎 黄 (蜜炙) 羌 活防风 杜仲 附子(制) 牛膝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大防风汤八珍 ,羌防附子杜仲移,荣筋更有川牛膝,虚风鹤膝最相宜。
\x补肾地黄丸\x(方见五软)
<目录>卷六\杂证门<篇名>解颅属性:小儿解颅最堪怜,先天有损脑髓干,面色 白形瘦弱,二目多白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