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嗽。宜健脾补肺消乳化痰。三奇汤主 久嗽者。初得病时。因于风者。未得发散。以渐而入于里。肺气益虚。遂成虚嗽。宜润 肺兼发散。人参润肺散主之。
久嗽不已。服上诸药不效者。宜神应散主之。气弱者。必用之剂也。如气实者不可服。
宜家传葶苈丸主之。
久嗽不已。嗽而有血者。此肺损也。宜茆花汤主之。
久嗽不已。胸高起如龟壳。此名龟胸。难治。宜家传葶苈丸主之。咳止者吉。不止者发 搐必死。
久嗽不已。日渐羸弱。又发搐者。此慢惊风不治。如不发搐。但羸瘦者。此名疳瘦。宜 人参款花膏合阿胶丸。主之。
久嗽不已而浮肿者。五皮汤加紫苏叶主之。
久嗽咯唾脓血者。此肺痈也。宜桔梗汤主之。复嗽不止发搐者死。
小儿初生至百日内嗽者。谓之百 内嗽。痰多者。宜玉液丸。肺虚者阿胶散主之。此名 胎嗽。最为难治。如喘嗽气逆。连声不止。以致发搐必死。
\x华盖散\x 治肺感风寒。痰壅咳嗽。
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 苏子(炒) 橘红(去白) 桑白皮(蜜炒) 茯苓(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姜枣煎水服。
\x人参款花膏\x 治久咳肺虚。
款冬花 百合 桑白皮(蜜炙) 五味子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一丸 。紫苏叶煎汤下。
\x加减三奇汤\x 治伤乳嗽。痰涌吐乳。
桔梗 陈皮(去白) 白茯苓 青皮 苏子(炒) 人参 桑白皮(炒各五钱) 半夏(面炒 七钱)
白水下 \x九宝汤\x 陈皮 麻黄 薄荷(各一钱) 桂枝 苏叶 杏仁 大腹皮 桑白皮 甘草(各二钱) 乌 梅(一枚) 生姜(三片) 上用水煎。一本有桔梗入童便。
\x五虎汤\x 治肺喘。
麻黄(七分) 杏仁(一钱) 甘草(四分) 腊茶叶(八分) 石膏(一钱五分) 上作一服水 煎。本方去茶石膏。加紫苏叶桑皮等分。名家传五拗汤。
\x家传葶苈丸\x 葶苈丸去防己牵牛。加苏子炒。陈皮去白等分。枣肉丸是也。
\x加减大安丸\x 治伤乳喘嗽。此保和丸加减法也。
陈皮(去白) 半夏 白茯苓 白术 枳实(炒) 桔梗(各等分) 苏子(炒) 甘草(炙)
莱菔子(炒各减半) 上为末。姜汁煮神曲糊丸。麻子大。淡姜汤下。
\x桔梗汤\x 治肺痈。
桔梗 生贝母 当归 栝蒌仁 枳壳(炒) 薏苡仁(炒) 桑白皮 防己(各二分) 黄 (分半) 甘草节(生用) 杏仁(去皮尖) 百合(各一分) 上锉。生姜水煎。
\x神应散\x 治一切虚嗽。
粟壳(去筋蒂酒炒) 杏仁(去皮尖炒) 白胶香 人参 阿胶 麻黄(去根节) 乌梅(去 核各 一女子四岁。嗽久不止。胸高起状如龟壳。嗽则其骨扇动。母之父知医。治之不效。问 予何 不止。发搐而死。
<目录>卷之四<篇名>肾脏主病属性:肾主虚无实。地黄丸主之。
唯疮疹肾实则黑陷。此非钱氏之语。乃记者之误焉而不详者也。以启后人之疑。有泻肾 。如百祥丸之类。有补肾泻肾之论。令儿夭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盖人之一身。肺主皮 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髓。五脏之有肾。犹四时之有冬也。疮疹之毒。
乃自骨髓出现于筋肉血脉皮肤之外。如品物之翕聚于冬者。发散而为春之生。夏之长。秋之 收也。变黑归肾则不能发散于外。而反陷于内。此肾中真气之虚。邪气之实。所以立百祥丸 牛李膏以泻肾中之邪气。非泻肾之真气也。况肾中之水。润泽光壮。由津液之充满也。疮疹 黑陷者。正肾主虚。水不胜火。津 良法。详见痘疹心要。
<目录>卷之四<篇名>肾脏兼证属性:诸虚不足。胎禀怯弱者。皆肾之本脏病也。
五脏病后成肾虚者。各用地黄丸加减随证。惟疮疹归肾有补有泻。变黑倒陷者。宜百祥 丸牛李膏泻之。泄泻灰白痒塌者。宜陈氏异功散补之。(详见痘疹心要。)
兼见肝证。惊风及手足痈者。宜地黄丸加牛膝当归续断各二两肉桂一两为末蜜丸服。
兼见心证。惊风及失音不语者。宜地黄丸加石菖蒲柏子仁远志各二两为末蜜丸服。
兼见脾证。吐泻及变痢疾者。宜地黄丸加黄连黄柏各酒炒二两干姜炒车前子肉豆蔻面煨 各一两为末蜜丸服。
兼见肺证。咳嗽痰中有血。宜地黄丸。加天门冬麦门冬焙知母黄柏蜜水炒阿胶炒各二两 蜜丸服。
\x陈氏异功散\x 木香 人参 当归 陈皮 肉豆蔻(煨) 丁香 浓朴(各钱半) 肉桂 茯苓 白术(各 二钱) 半夏 附子(炮各一钱) 上锉。姜二片。枣二枚。煎服。
<目录>卷之四<篇名>肾所生病属性:钱氏曰。肾主虚。即胎禀不足之病也。
按经云。肾主骨。骨会大杼。大杼以上喉骨也。项者头之茎。茎弱则头倾矣。大杼以下 也。脊者身之柱。脊弱则身曲矣。脊之下尻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