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久嗽肺虚。
人参(一钱) 麦门冬(二钱) 五味子(十粒) 苦梗(一钱) 上锉分五剂。每剂入阿胶五 分。水煎。
<目录>卷之四<篇名>肺脏兼证属性:诸气喘促。上气咳嗽。面肿。皆肺脏之本病也。加味泻白散主之。桔梗防风各二钱。甘 草一钱。地骨皮一钱二分。
兼见肝证。由中风得之。鼻流清涕。恶风喘嗽。宜发散。加减参苏饮主之。
如久咳嗽变风疾不治。如钱氏所谓三泻肝而肝病不退。三补肺而肺证尤虚。是也。
一小儿二岁久病嗽。时十月初。请予治之。予曰。不可治矣。父问其故。予曰。嗽者。
也。四时之病。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十月建亥。金气已衰。木气始生。吾观令郎面色 白 。肺之衰也。头摇手摆。肝之风也。肺衰风生。作搐而死。果不治。
兼见心证。发热饮水。喘嗽闷乱。此心火胜也。宜凉膈散加知母石膏主之。
久嗽不止。黄连阿胶丸 黄连赤茯苓能抑心火。肝得其清。
兼见脾证。咳则吐。此伤乳食。而喘嗽不安。宜葶苈丸。小陷胸加大黄主之。
一儿泄泻后。病咳而喘。上气急。予用芎蝎散。效。
一女子脾胃素弱。一日啖生枣。病腹胀而喘。其母忧甚。恐夫知食以生冷也。予曰勿忧 。乃作钱氏异功散加藿香叶以去脾经之湿。紫苏叶以去肺经之风。一大剂而胀消喘止。
一女子素有喘病。发则多痰。予用补肾地黄丸服之。或怪而问曰。喘者肺腑也。今补肾 。予曰。肺生气。肾则纳而藏之。痰涎者。肾之津液所生也。哮喘吐涎。乃气不归元。津液 无所受也。果服此丸而安。
\x加味泻白散\x 古泻白散。加苏叶桔梗是也。
\x参苏饮\x 治伤风咳嗽。
古参苏饮紫苏叶陈皮前胡枳壳桔梗半夏茯苓干葛甘草人参木香众药皆等分。甘草减半。
\x东垣凉膈散\x 治心肺热。
甘草 栀子 薄荷 桔梗 连翘。乃河间凉膈散去硝黄加桔梗是也。
\x黄连阿胶丸\x 治肺热或咯唾血。
黄连(三钱) 赤茯苓(二钱) 阿胶(炒一钱) 上以莲肉为末。水调胶和。众手丸。麻子 大。米饮下。
\x小陷胸加大黄汤\x 治痰壅喘促。以代葶苈丸。
黄连 半夏 枳实 栝蒌(和皮用) 甜葶苈 大黄(各等分) 上锉。先以水煎栝蒌一沸 。入药煎七分。食后服。
\x芎蝎散\x 治脾虚上气喘促急。呕吐痰涎。足胫冷者。
川芎 荜茇(各一钱) 蝎梢(去毒三分) 半夏(酒浸一宿水洗七次焙干) 细辛(各二分)
上为极细末。热汤调。稍热服。
<目录>卷之四<篇名>肺所生病属性:诸气上逆喘逆。皆属于肺。
咳嗽有二 风寒外感者。痰饮者。
如因感冒得之者。必洒洒恶寒。鼻流清涕。或鼻塞。宜发散。加减五拗汤主之。
麻黄(连根节) 杏仁(留皮尖) 紫苏叶 苦梗 甘草(各等分) 上锉。水煎。姜引。服 得微汗止。
如发散不退。渴欲饮水者。宜泻白散主之。
如不热不渴。甘桔汤主之。
桔梗 甘草(各等分) 紫苏叶(减半) 乌梅肉(少许) 上用水煎去渣。入阿胶化服。
因于痰者。或母乳多涌出。儿小吞咽不及。呛出而成痰嗽者。或因儿啼声未息。气未平 。强以乳哺。气逆而嗽者。此乳夹痰而嗽也。宜玉液丸主之。
有痰甚气弱不可下。宜润下丸主之。
陈皮(去白淡盐水浸泡括锉炒) 枳壳(炒) 桔梗 大半夏(姜汤泡七次) 甘草 苏子(
炒) 莱菔子(炒) 白茯苓(各一钱) 上为末。神曲糊丸,黍米大。白汤下。
发挥云。经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乃太阴湿土之病也。凡咳嗽有痰有气。痰出于脾 出于肝。皆饮食之所化。脾总司之也。饮食入胃。脾为传化。水谷之精气为荣悍气为卫。周 流一身。昼夜不息。虚则不能运化精悍之气以成荣卫。其糟粕之清者为饮。浊者为痰。留于 胸中。滞于咽嗌。其气相搏。浮涩作痒。介作声。而发为咳嗽也。故治痰咳。先化其痰。欲 化其痰者。先理其气。陈皮枳壳以理肺中之气。半夏茯苓以理脾中之痰。此治咳之大略也。
若夫虚则补之阿胶散。实则泻之葶苈丸。祖传玉液丸。
\x小阿胶散\x 阿胶(粉炒钱半) 苏叶(一钱) 乌梅(少许) 每服四字。水煎服。
监生胡笃庵滋。元溪翁之子也。辛丑方四岁。二月间患咳嗽。因与吾不合。请医张鹏素 用者。以葶苈治之。随止随作。四月间咳甚。又请医甘大用。治以五拗汤。暂止复作。更迭 用药。咳不得止。秋益甚。咳百十声。痰血并来。至九月加重。事急矣。不得已。欲请予治 。乃筮之。得蹇之渐。其辞曰。大蹇朋来。遂请予往。予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视其外候 。两颊微赤。山根青。准头红。视其内证。果咳声连至百十。气促面赤。痰先出而血随之。
痰血既来。其咳方定。问其所起之时。曰自二月有之。问其所服之药。曰某用葶苈丸。某用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