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20-幼幼集成清陈复正-第81页


  人身之血不可妄动。痘疹之火,熏烁于内,迫血妄行,随火而动。或从口出,或从大小便出,皆死证也。
  但从鼻出者,或有可救之机,宜玄参解毒汤清之。若烦躁闷乱,出血不止,此阳痘出血之证,多不可治。
  晨昏发热浑无歇,口舌生疮唇破裂。咽喉塞痛食难尝,方用黄连及甘桔。
  凡痘未出而热不止,昼夜烦躁,口舌生疮,唇裂咽痛,此毒火熏蒸,其热甚急,治不宜缓,急以黄连解毒汤合甘桔汤治之。服药不效者,不治。
  微微热汗吉之机,腠理疏通毒发稀。但恐汗多阳气弱,调元固胃效无违。
  凡痘疹发热自汗,此不必治。盖腠理疏通,毒瓦斯发越,无郁遏也。所以古人喻如庖人蒸笼之法,但欲其松耳。如恐汗出太多,卫气反弱,痘疮不能成就,用调元汤以止之。
  恶热憎寒且战兢,表虚邪正两相凌。但将柴葛加官桂,升散余邪吉可称。
  痘疹所忌者寒战。如发热之时,憎寒振振战动者,其人表气素虚,痘疹欲出不出,留连于肌腠之间,邪正交争。振战,火之象也,宜柴葛桂枝汤升散之。
  发热绵绵不现形,其间凶吉费调停。解肌托里须斟酌,施治详明内外宁。
  凡痘发热三日便出者,常期也。如过四五日犹不出,热势绵绵无休歇者,吉凶之兆未可卜也,急与解肌托里,分内外治之。疏者吉,密者凶。
  如劳苦之人,皮肤粗浓,腠理闭塞,及风寒外感,疮为外邪所遏,不易出者,此外因也。宜麻黄解毒汤。
  如因虚吐泻,毒瓦斯内陷而不出,及伤饮食,陈物菀 肠胃之间,与毒合并,郁而不出者,此内因也。体虚者,以托里十补汤托之,体实者,以枳实导滞汤微利之。
  发表之时少定方,古人专用葛根汤。能通权变知增减,何必劳劳问短长。
  时师治痘,方其发热,但知用葛根汤,一见红点,便禁而不用,此乃不知权变者也。如痘见热除,表里无邪,所以不可再用葛根汤;若痘已见,热甚不退,此毒深于内。尚恐葛根汤,力小不足胜任,宁可止而不饮耶!解毒升麻汤最良,红斑虽见饮何妨。时师胶柱无变通,一见红斑未敢尝。
  凡痘发热,初用解毒之剂,详见各条之下,此不重赘,但附葛根汤加减之例于后,俾临证择用可也。
卷五 万氏痘麻发热证治歌
加味葛根汤
  治痘初热,毒瓦斯深重,大热眩晕。
  绿升麻 粉干葛 京赤芍 炙甘草 荆芥穗 北柴胡 牛蒡子 白桔梗 净连翘 淮木通 北防风如大便结加紫草、红花,作渴加麦冬、花粉,腹痛加酒大黄,或秘结亦用酒大黄解之。
  水一碗,淡竹叶七片为引。
解毒葛根汤
  治痘疹初热,口渴不止。
  粉干葛 天花粉 绿升麻 杭麦冬 怀生地 酒黄芩 粉甘草 茅根汁水煎众药熟,以茅根汁对服。
人参麦冬散
  治痘已出,或收或靥而渴不止。
  官拣参 杭麦冬 粉干葛 漂白术 天花粉 酒黄芩 炙甘草水煎,以竹沥、乳汁对服。
七味白术散
  治痘因泄泻,津液不足而作渴者。
  官拣参 白云苓 漂白术 南木香 藿香叶 炙甘草(等分) 粉干葛(君)水煎,徐徐代茶饮。
化毒汤
  治痘初起,饮食如常,别无他证而腹痛。
  粉干葛 杭白芍 杭青皮 广木香 陈枳壳 京楂肉 净连翘 炙甘草水煎,热服。
三黄解毒汤
  治痘初起,烦躁作渴,大便秘结腹痛。
  酒黄芩 酒黄连 紫草茸 鲜红花 小枳实 淮木通 小槟榔 酒大黄水煎滚,热服。
建中托里汤
  治痘初热,因泄泻而腹痛。
  官拣参 炙甘草 绿升麻 粉干葛 白云苓 陈枳壳 芽桔梗 小川芎 北柴胡 川独活水煎,姜引,加竹沥对服。或五苓散加独活亦可。
导赤散
  治痘初起,发热作搐。
  大生地 淮木通 苏薄荷 北防风 炙甘草 镜辰砂(另研)灯芯十茎引,水煎,以辰砂末调服。
泻青导赤散
  治痘应出不出而作搐。
  当归尾 淮木通 黑山栀 川羌活 北防风 小川芎 酒黄连 生甘草淡竹叶七片,灯芯十茎引,以竹沥对服。
麦冬导赤散
  治搐搦后,心烦啼叫不宁。
  淮木通 杭麦冬 黑栀仁 生甘草灯芯引,水煎服。
宁神汤
  治痘后作搐,至危之候。
  石菖蒲 白茯神 黑栀仁 川雅连 淮木通 官拣参 炙甘草灯芯十茎为引,水煎,入竹沥、人参汤对服。
抱龙丸
  合前宁神汤,治痘后搐搦。
  胆南星(四钱) 天竺黄(五分) 真牛黄(三分) 明雄黄(五分) 镜辰砂(二分)共为末,甘草煎浓汤煮面糊为丸。不用麝香,以痘疮忌麝故也。
理中汤
  治痘已现形,而吐泻不止。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二钱) 炙甘草(一钱) 绿升麻(一钱)煨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服。
豆蔻丸
  治痘出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