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70页

泻如白土又如脂。朝来发内频生汗,次后多烦渴水啼。若取转虚其热盛,凉心此患始相宜。更看耳畔为形候,赤者为风黑热随。
因积聚致深,故使腹肚热,手足心亦热。又发惊候:饮冷水,又多烦躁渴饮,至夜则多啼叫,其泻有如豆沙之状。若失治,则睡重仍加手足发搐搦也。治须分水谷调气,旋旋去其积,次止渴,发汗即愈。(《凤髓经》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有风与生银丸,有热与金叶散。生银丸方与《玉诀》同,见急慢惊风门,金叶散方见本门中。)《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惊风渐热歌一同,后云:此候是惊积相兼潮热,早晨额上有汗便是形证,只与丸(方见一切痫门中)与服便安。或不退,微似疏泻,次调气。
《仙人水鉴》取小儿惊积,不动脏腑。
乳香丸乳香 轻粉 白丁香 白附子(生用) 夜明砂(各一钱) 巴豆(二七粒,去油) 麝香(一字)上为末,研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淡姜汤下。
《仙人水鉴》又犀角膏方 取惊积。
犀角(一分) 天南星(一个) 干蝎 白僵蚕(炒) 铁粉(各一钱) 巴豆(三七粒) 白附子(生用、二个)轻粉 麝香(各少许)上为末,研匀,用蜜炼成膏,丸如黑豆大。薄荷汤下。
茅先生治小儿惊积,惊热。
朱砂膏朱砂(半两) 硼砂 马牙硝(各三钱) 真珠末(一钱) 元明粉(二钱。以上并别研) 脑麝(各一字)上件各为末,于一处拌和合,用好单角起,不久其药自成膏。如小儿诸般惊,用药一黄豆大,常用金银薄荷汤少许化开下;如遍身潮热,用甘草煎汤下;狂躁恶叫,用生地龙汁化下。一腊及一月日内小儿不通下药,可用药使乳调涂在奶上,令牙儿吮奶吮下。
《博济方》治小儿惊积,镇心脏,化疾涎。
小朱砂丸朱砂(一分,细研)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出油尽) 杏仁(五枚,于熟灰内过汤退皮尖。一本用杏仁五十粒)半夏(汤洗七遍,焙为末,二七钱)上件四味,一处同研令细匀,以面糊和为丸如绿豆大。二岁只服一丸,荆芥薄荷汤下。三岁加一丸,五岁服三丸。如有惊伏在内,即行尽仍旧药出;如无惊,药丸更不下,甚妙而复稳。
《博济方》治小儿伏惊积在内,壅并痰涎及奶癖取虚,中积转惊。
辰砂丸辰砂 腻粉(各一钱) 定粉(半两) 粉霜(一钱半) 麝香(少许) 白丁香(半字)上件六味,同研为细末,用粟米饭和为丸如绿豆大,捏作饼子,慢火内微炮令紫色。用粟米饭饮化一丸,微利为度。
《博济方》治小儿惊积壮热。
钱汤丸猪牙皂角(烧灰) 朱砂 滑石末(各一钱) 天南星(末,半钱) 轻粉(一分)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尖)上件六味,同研至细,以寒食面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岁一丸,二岁二丸,三岁三丸,煎钱汤下,临卧服。
《灵苑》治脾积气及夹食,结胸伤寒,四肢逆冷,久患冷疾,兼小儿惊积食劳大效。
水银丸水银 硫黄(与水银结成沙子) 巴豆(去心皮,不去油,与前二味沙子同研。各一两) 礞石 砂(同研。各半两)上五味,都更研令极细,以好米醋合和得所,先作一地坑如茶盏大,深四指,浮火 通赤,去灰火,以醋纸衬摊药在内,将碗子盖土培之一宿,取出浪干,又再研,用熟水面糊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或三丸,用生姜枣子汤下。伤寒用橘皮生姜枣子葱汤下五丸至七丸。或四肢冷及时疾五七日不得汗者,用龙脑,麝香,腻粉、牛黄各少许研末,调冷水吞下五七丸。更看大人小儿虚实加减服。
《灵苑》取小儿急、慢惊风热积大效。
虎睛丸方干蝎 天南星 半夏 腻粉 白附子(各一分) 滑石末(一钱) 巴豆(二十五粒,去皮膜,细研入)上件七味药,并为末,用粟米饭研合为丸如绿豆大。每一岁一丸。如大肠风热,一岁二丸,并用薄荷冷熟水吞下。
《灵苑》治小儿急、慢惊风,夜啼,虚积痰毒,宜用朱砂丹巴豆霜 干蝎 天南星 朱砂(别研。各一钱) 木鳖子(一个,炮去壳,研为末)上件并为末,用蒸饼心研合为丸如绿豆大。每一岁二丸,用桃白皮煎汤,令温吞之。
《灵苑》治小儿惊风积,大效。
软金丹白附子(大小二枚) 蝎尾(七个) 金汞沙子(豌豆大) 朱砂 铅白霜 粉霜 青黛(各一钱) 腻粉(一钱)白矾(一钱,烧令汁尽) 巴豆(二十个,细研,新瓦上油出)上件药,并为细末。用天南星劈破,浆水煮令软烂,和前药末研合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荆芥龙脑汤磨下半丸至一丸,便取下惊涎,并不挠人,有患者只一服取效。
《谭氏殊圣》治小儿惊积。
青龙丸青黛 轻粉(各一钱) 蝎梢(三个) 麝香(少许) 巴豆(二七粒,去皮膜油)上先将巴豆于钵内细研令如面泥,后入诸药研令极细,用朱砂为衣如粟壳大。看小儿肥瘦,加减五三丸,薄荷汤下。
《三十六种》治惊风,渐热有积。
羚羊角汤子芩 羚羊角屑(等分)上件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作二服,如未解加煎。
《凤髓经》金华散 退小儿一切惊风,积实潮热方。
郁金(皂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