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430页

塞耳,耳中黄水及脓出渐渐有效,不得更着。若未损,一宿后更内一日一夜,还去药,一根据前法。
《千金翼》又方硫黄 雌黄(一云雄黄)上二味等分末之。绵裹塞耳,数日闻声。
《千金翼》又方上以童子尿灌耳中,三四度瘥。
《千金翼》赤膏主耳聋、齿痛方。
丹参(五两) 蜀椒(二升) 大黄 白术 细辛 芎 (各一两) 干姜(二两) 桂心(四寸) 大附子(炮去皮) 巴豆(去皮。各十枚)上一十味切,以淳苦酒渍一宿,内成煎猪膏三斤,着火上煎三上三下,药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聋者绵裹膏内耳中,齿冷痛着齿间,诸痛皆摩。若腹中有病,以酒和服如枣许,咽喉痛,吞如枣核一枚。
《千金翼》治久聋方成煎鸡肪(五两) 桂心 野葛(各二两)上二味切,膏中铜器内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贮勿泄。以苇筒盛如枣核大,火炙令热,仰倾耳灌之。如此十日耵聍自出,大如指长一寸,久聋不过三十日,以发裹膏深塞,勿使泄气,五日乃出之。
《千金翼》又方上以器盛石盐,饭底蒸令消,以灌耳中验。
《圣惠》治小儿耳聋,或因脑热,或因水入,或因吹着,并宜用此。
细辛膏方细辛 防风(去芦头) 川大黄(锉,微炒) 黄芩(各一分) 川椒(十粒,去目) 蜡(半两)上件药细锉,用清麻油三合,煎药紫色,滤过下蜡,候消为膏。每日三度,用一大豆大点于耳中。
《圣惠》治小儿风热,两耳聋鸣方。
远志(去心) 甘草(炙微赤,锉) 柴胡(去苗) 菖蒲(各一分) 磁石(三分,捣碎,水淘去赤汁) 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葱白汤调下半钱,日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耳聋不瘥方。
甜葶苈 杏仁(汤浸去皮) 盐(各等分)上件药研如膏,以少许猪脂和合,煎令稠。以绵裹如蕤核大塞耳中,日一易之。
《圣惠》又方松脂 菖蒲(末) 乌油麻(各半两)上件药相和捣熟,绵裹如一红豆大塞耳中,日一易之。
《圣惠》又方菖蒲(末,一分)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泥)上相和,研令乳入。每用少许,绵裹内于耳中,日一易之。
《圣惠》又方上取葱白,于 灰中煨令熟。以葱白头内耳中,日一易之。
《圣惠》又方蓖麻子(十枚,去皮) 枣肉(七枚)上件药同捣如膏。每取蕤核大,绵裹少许塞耳中,日一易之。
《圣惠》又方上捣芥子令烂,以入乳和。绵裹少许塞耳中,日一易之。
张涣通鸣散方 治耳聋病。
菖蒲(一寸,九节者) 远志(去心。各一两) 柴胡(去苗) 麦门冬(去心) 防风(各半两) 细辛 甜葶苈(各一分)以上捣罗,并为细末,次入:磁石(一分,捣碎,水淘去赤汁,研) 杏仁(二七粒,汤浸,去皮尖,研)上件都研匀。每服半钱,煎葱白汤调下,日二服。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后。
长沙医者郑愈传 治沉耳麝香散方麝香(少许) 白矾(一钱,火 ) 五倍子(二钱)上件为末,纸捻子点入耳中少许。
卷第三十三
耳鸣第十二《巢氏病源》小儿耳鸣候:手太阳之经脉入于耳内,小儿头脑有风者,风入乘其脉,与气相击,故令耳鸣。
则邪气与正气相搏,久即邪气停滞,皆成聋也。
《婴孺》治小儿耳目鸣日夜不止,菖乌散方菖蒲 乌头(炒。各四分)上为末,绵裹内耳中,日再。
卷第三十三
耳中痛第十三《巢氏病源》小儿耳中风掣痛候:小儿耳鸣及风掣痛,皆起于头脑有风,其风入经脉,与气相动而作,故令掣痛。其风染而渐至,与正气相击、轻者动作几微,故但鸣也;其风暴至,正气又盛,相击〔二〕则甚,动作病急,故掣痛也。若不止则风不散,津液壅聚,热气加之则生黄汁,甚者即有薄脓也。
《千金翼》治耳痛方。
附子(炮,去皮) 菖蒲上二味等分,裹塞之。
卷第三十三
耳疮第十四《巢氏病源》小儿耳疮候: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瘥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蚀疮也。
《千金》治小儿耳疮方。
上烧马骨灰敷之。
《圣惠》又方上烧鸡屎白,筒中吹之。《外台》:《集验方》以鸡屎白敷之。
《圣惠》治小儿耳疮及头疮,口边肥疮、蜗疮,并宜用白矾散方。
白矾(烧灰) 蛇床子(各一两)上件药同研细为散,干掺于疮上,立效。
《圣惠》治小儿耳内生疮汁出方。
白矾(灰,一钱) 麝香(一字)上件药同研令细,少少掺于耳中。
《圣惠》治小儿因筑 损耳,耳内有疮汁出不止方。
上取胡桃捣肉取油用,滴耳中即止。
《圣惠》又方上取肉机上垢敷之,良。
《谭氏殊圣》治小儿耳上生疮方。
上柏子叶不以多少,瓦上焙干,碾成细末。用轻粉、麝香不拘多少,同和匀。如疮干时,用生油调涂,如疮湿时干掺。
张涣香矾散方 治耳疮。
白矾(一两,烧灰) 蛇床子(一分)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麝香(一钱,研令细)上件再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