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者别研) 干姜(末研匀。各一两)上以面为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温米饮下。未知,加至三、五十丸。小儿小丸与服。赤石脂,河东陕西有真者,今齐州所出,乃桃花石,不入断下药。
茅先生小儿泻痢三圣丸方黄连 木香(各细切) 茱萸(各一钱)上用铜铫,先放黄连,炒令色变,便下茱萸同炒,烟起便放木香,三味同炒,一时间取出,放冷,入矾灰二钱,都为末,用醋、面糊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五丸,同葱饭饮吞下。
茅先生小儿泻痢香连丸方木香 黄连(用茱萸半两,同于铫内炒令烟起,取出去茱萸) 肉豆蔻 诃子(炮,去核。各半两) 阿胶(面炒)朱砂(各一钱)上件为末,饭饮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饭饮吞下。儿小,碎之。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乳香散方乳香(二钱,用荷叶于炭火上炙令半熔,放地碗盖,别烂研) 肉豆蔻 白姜 甘草(炙) 草果子(以上各一分)上四味细锉,用醋、面作包裹,于热灰内煨,令赤色取出为度,去面为末,入乳香末拌和。每服半钱、一钱,用陈米饭饮调下。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香连散方木香(湿纸裹,炮) 甘草(炙) 橡斗子(去粗皮) 五味子(去心内尘) 莲房(细丝) 诃子(炮,去核)上六味各等分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用陈米饭煎饮调下。
《婴孺》治小儿不调适水利枳壳汤方枳壳(四分,炙) 人参 黄芩(各八分) 榉皮 茯苓(各十分)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四服,以次量之。
《婴孺》治小儿及老人一切利及成疳者方。
白龙骨 白石脂(各五分) 鸡粪矾(炒) 黄连 胡粉(炒) 茯苓 阿胶(炙。各四分)上为末,蜜为丸,桐子大。米饮下十五丸,日进二服,加至二十丸,瘥。小儿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注下三、四日,增减水药皇子汤方龙骨 牡蛎( 赤。各一两)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赤石脂(各三分) 细辛 附子(炮。各二分) 黄连(五分)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为三服,日进三服。儿小,量之。
《婴孺》治小儿泄痢黄连丸方黄连 茯苓 黄芩 赤石脂(各四分) 枳壳(炒,一分) 人参(五分) 甘草(炙,二分)上为末,蜜丸。一、二百日儿,麻子大五丸,沾乳上送。一、二岁儿,小豆大十丸,次量加之饮下。
张涣诃子汤方 治泄利。
诃黎勒皮 人参(去芦头) 木香 白茯苓(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 甘草(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治小儿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已渐伤损荣卫,致令肌体羸瘦,时时下利,面色青白。
丁香黄 散方绵黄 (锉) 丁香 当归(洗,焙干) 白术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 )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胡黄连甘草(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张涣遗方人参散 治小儿胃气虚弱,泄泻不止。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 枇杷叶(各半两) 丁香(一分) 肉豆蔻(二个) 藿香 浓朴(姜汁制。各一两)青皮 当归(洗) 干姜(炮。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半盏,生姜一片,煎至三分,温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泻日霞丹方白垩 砒霜 黄丹(各末) 麝香(各一钱匕)上件和匀,糯米饮为丸,如芥子大丸。第一丸时,取一口气于药上,向下不用,一岁一丸,米饮下。
《惠眼观证》斗门散 治泻方。
橡斗子 诃子(用肉。各六个,并三生三炮) 甘草(六寸,半生半熟)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
《惠眼观证》溪螺散 治泻方。
舡底下溪螺(四十九个,先以水浸出泥) 干葛粉(半两)上将葛粉掺在螺上,盛在碗内,却盏子盖之一宿,来早取螺上粉晒干。使每服一钱,以退猪汤调下。
《宝童方》治泻痢香姜散黄连(去须) 生姜(各半两)上细切,同黄连共炒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下。
《张氏家传》调理小孩儿泻痢肉豆蔻散方肉豆蔻 大诃子肉 青皮 附子(炮,去皮) 浓朴(姜制过,炒熟。各半两)上件焙干为末。每服大小加减,粥饮调下,空心服。
《张氏家传》:小儿冷热不调,作泄泻,腹痛作痢。
香连丸方木香 黄连(去毛) 诃子 阿胶(炒焦)上等分细末,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陈米饮吞下,空心服。忌生冷、油腻、面。
《张氏家传》橘皮膏 治小儿泻痢,和气方。
丁香(一分)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炮) 诃子(炮,去瓤。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膏。每服一皂皂大,煎生姜汤化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风冷入肠胃,腹痛泄泻。
虚风胃风汤方人参(去芦) 官桂(去皮) 白术 川芎 天麻(肥白者) 大附子(炮制,去脐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粟米煎七分,去滓温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泻方。
百草霜 屋梁尘(各二钱) 砂(半字)上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