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359页

件为末,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远志汤下。
长沙医者相 传肉豆蔻丸 治小儿胃冷呕吐不止,诸药不效者方。
肉豆蔻(面裹煨令香熟为度,去面不用,半两) 丁香(一钱)上同为末,水煮白面糊为丸如芥子大。量儿大小加减,每服三、五丸,浓煎藿香柿蒂汤下便止。如大人患吐,加丸数,亦如此汤使服之。如渴,以所煎汤作熟水饮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治小儿乳哺饮食温冷过度,伤于脾胃,肠胁胀满,多吐痰涎方。
人参 丁香 干姜 半夏(洗七遍。各半两) 白术 陈皮(各一两)上为末,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粒,温汤下。
卷第二十七
热吐第十《圣惠》治小儿呕吐不止,心神烦热。
麦门冬散方麦门冬(去心,焙) 淡竹茹(各半两) 甘草(炙,锉) 人参 茅根 陈皮(去白,焙。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稍热频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胸烦热。
麦门冬散方麦门冬(去心) 浓朴(去皮,姜汁炒用) 人参(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粟米五十粒,煎至四分去滓。放温。
量儿大小,渐渐与服。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烦热渴。
芦根粥方生芦根(锉,二两) 粟米(一合)上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投米作粥入生姜,蜜汁少许食之。
太医局定吐救生丹 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方。
川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一十五两) 腻粉 粉霜(各研七两半) 龙脑(研,二两半) 乳香(八分,研) 丁香(为末。各五两) 水银 铅(与水银同结砂子) 黄蜡(各十二两半)上合令研匀,每溶蜡一两,入蜜二钱半和为丸,如黄米大。每一岁儿服一丸。如烦躁研生芝麻、马齿水下,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下。更量虚实加减,食后临卧服之。此药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凡小儿吐逆,宜速疗之,久不止,遂为慢惊,常宜此药备急。
钱乙辰砂丸 治惊风,涎盛潮作及胃热吐逆不止方。
辰砂(别研) 水银砂子(各一分) 牛黄 脑麝(各别研半钱) 生犀(末) 天麻 白僵蚕(酒炒) 蝉壳(去土) 干蝎(去尾炒) 麻黄(去节根) 天南星(汤浸七次,切,焙干稗。各一分)上同为末,再研匀,熟蜜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二丸或五、七丸,食后服之。煎薄荷汤送下。
张涣丁香益胃汤方 治胃虚挟热,呕吐不止。
丁香 人参(去芦头。香一两) 诃梨勒皮(一分) 官桂 大黄(炮黑黄。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保命膏方 治吐逆不定,服热药过多不能瘥者。
山大戟 丁香 大黄(炮) 不灰木(烧红放冷) 甘遂(各一分)以上先为细末,次入:朱砂 水磨雄黄(并研细,水飞。各半两) 粉霜 水银(用钱结砂子。各一钱) 巴豆(去皮心膜,不出油,细研十个)上件都研匀,用黄蜡四两,银石器中溶掩成膏,旋旋取和丸如黍米大。每服末周 一粒,二、三岁两粒,四、五岁三粒,六、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新汲水下。
《孔氏家传》凡小儿胃热吐清胃散方上用生姜薄切,以生面拌,晒极干略焙为末,用紫苏汤调下。
卷第二十七
挟惊吐第十一张涣三香丹方 治挟惊呕吐不止。
藿香叶 丁香(各一两)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半两)以上捣,罗为末,次入:腻粉 龙脑 麝香(当门子。各一钱)上件同拌匀,生姜取汁,打白面为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参薄荷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谭氏殊圣》方:小儿惊膈吐还频,昼夜连连不暂停,绿水槐黄泔淀汁,和虫乳食一时喷,丁香研共生犀服,五胆牛黄立有勋,若有得逢如此药,直饶命困却还魂。
归命丹丁香 藿香(各一分) 生犀(末) 牛黄(各半分) 猪 鲫 狗 熊胆 鱼胆(等分,或多些无妨,共研半两)上为末,丸如绿豆大。量儿大小,一岁以下煎苦楝汤,研下二丸。
《谭氏殊圣》治小儿惊食,胃管不快,吐逆乳食或心胸发热。
定吐丸方丁香(二十一枚,为末) 蝎梢(四十九条) 半夏(三个,洗,焙干为末)上件研匀,煮枣肉如小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金银煎汤吞下。如伤暑,霍乱吐泻,煎香茸散送下,神效。
《良方》治久患翻胃及小儿惊吐,诸吐并医。
田季散上好硫黄(细研半两) 水银(与硫黄再研无星,一分)上同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钱,生姜四两取汁,酒一盏同姜汁煎,熟调药,空心服。衣被盖覆,当自足指间汗出,迤逦遍身,汗彻即瘥。常有人患反胃,食辄吐出,午后即发,经三年不瘥,国医如孙兆辈,皆治疗百端无验,消羸殆尽,枯黑骨立,有守藏卒季吉见之,日此易治也,一服可瘥。始都不信之,一日试令合药,与少钱市药,次日持药至,止一服,如法服之。污出皆如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