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193页

钱,以水一小盏,入灯心十茎,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壮热,胸膈壅滞。
麦门冬煎方麦门冬(去心,一两) 生姜(半两,汁) 酥蜜(各二合) 杏仁(汤浸,去皮尖,二两)上件药,先以水一大盏,煎麦门冬及杏仁至四分,入沙盆内研,绞取汁,却入银器中;次内生姜汁等,以熳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茶匙,日三服,夜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卒得咳嗽,吐乳。
桔梗散方桔梗 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 甘草(炙略赤,锉) 麦门冬(去心,焙) 紫菀(去苗土。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以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咳嗽、头热、令乳母服。
百部散方百部 贝母(煨黄) 紫菀(洗去苗土) 葛根(锉。各一两) 石膏(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二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服食后令儿饮乳甚佳。
《博济方》治大人、小儿咳嗽大妙。
犀灰散巴豆 杏仁(去尖) 半夏(各等分)上用一合子盛之,以赤石脂闭缝了;用三斤炭火 ,令透赤即取出,放冷,细研如粉。小儿半字,淡姜汤调下。大人咳嗽,姜汤下一字。
《灵苑》治小儿咳嗽。
金杏煎丸杏仁(四十九个,去皮尖,生研) 栝萎(大者一枚) 不 皂角(一锭,捶碎) 生百部(一两。三味各用水 ,捣碎,绞取浓汁)以上入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入后药:牵牛子(捣一味末,一两) 木香(半两,为细末)上入煎药膏内,杵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用糯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丸数。
茅先生小儿咳嗽雌黄丸方雌黄(细研) 鸡内金(是鸡粪黄) 延胡索 半夏(生用)上件各等分,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用灯心汤吞下。(与呀呷门《惠眼观证》内金丸同。
为各有牵引,故兼存之。)茅先生治小儿咳嗽,金杏丸方杏仁(去皮尖) 汉防己 甜葶苈 马兜苓(去皮)上等分为末,用蜜和丸如○此大。每服十丸,用麦门冬汤吞下。
茅先生小儿是嗽奶。
豆膏栝萎瓤 蜜(各半盏) 人参 铅白霜(各半两) 陈槐花(一分) 栝萎子(一百二十粒)上将栝萎瓤及蜜炼成膏,入诸药末,同为膏。每服一大黄豆大,用杏仁煎汤调服之。
《婴孺》治小儿嗽,体羸弱不堪治者。
贝母煎方贝母 杏仁(研泥。各六分) 升麻 甘草(炙) 黄芩(各三分) 紫菀(三分半) 款冬花(二分) 蜣 (五个,去羽)上为末,以蜜二斤和末,入铜器中沸煎,汤内煎之,不住手搅如饴,煎成拍合收,以匕抄枣核大。一岁啖七粒,日四、五服,百日儿四、五枚,量儿与之。
《婴孺》治小儿嗽方。
紫菀 射干(各五分) 贝母 升麻(各十分) 杏仁(研成膏,别入) 柴胡 茯苓 芍药 黄芩(各八分) 甘草(四分,炙) 枳壳(六分,炒) 竹叶(切,一升) 蜜(十合)上以水三升,煮及一升八合,去滓;下杏膏、蜜,熳火煎取一升六合,一岁儿服一合。
《婴孺》治少小儿嗽。
生姜煎方生姜(七两) 干姜 桂心 杏仁(各二两) 甘草 紫菀(各三两) 款冬花(三合) 蜜(一升)上微火煎如饴,含枣核大一枚,咽汁,日进四、五服;如百日儿,含半枣许。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婴孩咳嗽。
金花散方郁金 防风 半夏(各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 皂角(一茎)上以水一升于银器内煮,令干,去巴豆、皂角不用,以温汤泽洗,余三味焙干为末。每服婴孺一字,二、三岁半钱或一钱,薄荷蜜熟水调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不因伤风得嗽,名曰胃气嗽。
藿香散方藿香(二十一叶) 枳壳(二片,用湿纸裹,煨令熟) 蚌粉(一块,如枳壳大)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蜜饭饮调下,不过二、三服安。
张涣马兜苓丹方 治小儿肺壅咳嗽,大便不利。
马兜苓 紫苏子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款冬花 木香(各半两,并为细末,次用) 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细研)上件同拌匀,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顺肺汤方 治小儿心肺不利,咳嗽。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 紫苏叶(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 款冬花 桂心 木香 五味子(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人参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服。
张涣养肺汤方 治小儿嗽,温养肺胃。
紫菀(洗去土,焙干) 半夏(汤洗七次) 款冬花 真阿胶(各一两) 人参(去芦头) 桂心(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糯米五粒,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
张涣遗方雄黄膏 治月里儿咳嗽,并三岁以下皆可服。
雄黄(一钱,细研) 杏仁(七粒,去皮尖) 半夏(七个,童子小便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