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第三十五<篇名>身有赤处第三十六属性:(血疽附)
《巢氏病源》小儿身有赤处候∶小儿因汗为风邪热毒所伤,与血气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色赤而壮热是也。
《葛氏肘后》治身上有赤肿处者。
上熬粉令黑,和唾涂之。
《千金》治小儿半身皆红赤,渐渐长引者方。
牛膝 甘草(炙)
上二味 咀,合得五升,以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龙肝末敷之。
《千金》治小儿身赤肿起者方。
伏龙肝 乱发(灰)
上二味末之,以膏和,涂之。
《圣惠》治小儿身上有赤引于颊上或口旁、眼下,赤如燕脂,面上皮即皴剥,渐渐引多,此是心热血凝所为。
其治法宜以小刀子锋头镰破,令血出后宜服\x丹参散方\x 丹参 黄芩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葛根(锉) 犀角(屑,以上各一分) 麻黄(半两,去根节)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十片、竹茹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
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身上有赤,烦热。\x麦门冬散方\x 麦门冬(去心) 芦根(锉) 葛根(锉)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漏芦(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十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身上有赤,或瘀肿,或如火丹,烦渴,浑身赤引壮热。\x铅霜散方\x 铅霜 绿豆粉(各半两)
上件药细研为散,以芸薹菜汁调涂之。
《圣惠》又方 上桃仁汤浸去皮,研令烂,以面脂和涂。
《圣惠》又方 上黄蒿穗,以水浓煎汤,入盐少许,温温洗之。
《圣惠》又方 上白矾细研,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又方 上芭蕉根捣,绞汁涂之。
《圣惠》又方 上水中苔捣末,以水调涂之。
《圣惠》又方 上川芒硝以水研涂之。
《吉氏家传》治小儿腿上并座处血疽方。此疾但有赤色如燕脂,渐引阔如钱大,或手掌大,皮肤光紧,此名血 疽。此因心热,心主血,血得热即凝聚不散,宜用此药。
上以锻石炒令极热即以水沃之,澄清三度,敷之。
<目录>卷第三十五<篇名>赤白溜第三十七属性:《聚宝方》\x牛黄散\x 治小儿初生至二、三岁一切风发赤白瘤走痒四肢方。
牛黄 朱砂 蜗牛肉 干蝎(全者) 白僵蚕(直者) 天麻 白附子 乳香 麝香(各一分) 生龙脑(一钱)
螳螂翅(五对,七月中采)
上十一味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水调下。初生儿洗了后,用乳少许调涂口中,胎疾永除。
<目录>卷第三十五<篇名>卒腹皮青黑第三十八属性:《巢氏病源》小儿卒腹皮青黑候∶小儿因汗腠理则开而为风冷所乘,冷搏于血,随肌肉虚处停之,则血气沉 涩不能荣其皮肤,而风冷搏于腹皮,故青黑也。
《婴童宝鉴》∶小儿血凝为初生下时肌未成肉,以新绵及浓衣衣之,血被热而不结变为肌肉,故凝也。其候 身上青黯,哭而无声,不乳是也。
《千金》治小儿卒腹皮青黑方。
上以酒和胡粉敷上,若不急治,须臾便死。
《子母秘录》治小儿卒腹皮青黑赤,不能喘息,即急用此方。
上用女青末内口中,酒服。亦治大人。
《圣惠》治小儿卒腹皮青黑不能喘息,宜急用此方。
上苦参一两锉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醋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上取烂棺木半两,以醋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上取荆子捣,入少水绞取汁,暖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千金》灸法∶治小儿卒腹皮青黑,不急治须臾即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
<目录><篇名>卷第三十六属性:(痈疽瘰 )凡十一门 <目录>卷第三十六<篇名>痈第一属性:《巢氏病源》小儿痈疮候∶六腑不和,寒气客于皮肤,寒搏于血,则壅遏不通,稽留于经络之间,结肿而成 痈。其状肿,上皮薄而泽是也。热气乘之,热胜于寒,则肉血腐败化为脓。脓溃之后,其疮不瘥,故曰∶痈疮也。
《养生必用》论治痈疽等方谓∶凡痈疽始作,皆须以大黄等药极转利。既利之后,病患当自知之,勿以困苦 为念。若曰∶与其腹背溃烂,脏腑焦枯,脓血流漓,孔穴穿空,备诸恶而死,不若利而死,况有生道哉。古圣 贤立法,率用五香连翘、漏芦等汤。道路贫苦,恐不能及,即单煮大黄、甘草作汤以利之。须排日不废,直 至脓溃、渐有生意,即服黄 等药,排脓止痛,《千金》、《外台》备矣。世医不学,蔽以妄意,不达标本。皆 曰∶疮发于表,岂可转利,死者比比,良可悲夫。孙真人云∶缓急单煮大黄一物,服取快利,此要法也。
张涣谨按∶小儿痈疽、毒肿、疮疖、瘰 、结核、瘿气、诸 、疳疮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