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300页

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方。
茯苓 芎 鳖甲(炙) 枳壳(炙) 芍药(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切,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为二服,去五、六里再服。忌苋子。
《婴孺》治小儿羸瘦,腹中有癖,两胁坚满,时痛,食不生肌。\x鸡骨鳖甲丸方\x 宿乌鸡(胸膈骨一具,酒浸一宿,炙黄) 鳖甲(炙) 蜀漆 柴胡 桔梗 人参(各 四分) 芍药 大黄 黄芩 杏仁(各五分) 枳实 (一分半,炒) 防葵(切) 白术(各三分) 虫(五个,炙)
上为末,蜜丸豆大。四、五岁儿服二丸,日再服佳。
《婴孺》治小儿水癖\x黑丸子方\x 当归(四分) 细辛 附子(炮) 干姜 胡椒(汗。各三分) 盐豉(二合) 巴 豆(十枚,去皮,炒) 野狼毒(炙,一分) 杏仁(去皮,炒。十个)
上为末,蜜丸胡豆大。饮服三丸,日一服。
《吉氏家传》治腹肚不调,并癖气久不愈方。
知母 牡蛎 枳实(各六分) 鳖甲(醋煮,炙) 甘草(各四分) 大黄(三分)
上末,蜜丸如绿豆大,粥饮下五丸。
《朱氏家传》治小儿腹痛不调,兼癖气。\x知母丸方\x 知母(六分) 鳖甲(四分,炙) 牡蛎 枳壳(各三分,炒去壳) 大黄(十二分,纸裹煨熟)
上件为末,蜜丸如绿豆大,饮下五丸。大人以意下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七、八岁儿多睡,或时壮热,日加羸瘦,身虽不痛,有时痢脓,呕逆不食,是癖气之候。
其状似疟疾,人多不识此患方。
柴胡 黄芩(各一分) 枳壳(二片,炒) 甘草(炙) 知母 芍药(各二分) 大 诃梨勒(一个,大者,煨,取皮。小者二个)
上件为末,水一盏煎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x大戟饼子\x 治小儿食癖,胁下有一块,饮食不生肌肉方。
大戟(半两,匀切作片子,以好醋浸一宿,取出焙干为末,用药末一钱) 好面(一钱)
上滴水和丸,捻作饼子如小钱大,浓三分。 上 熟。米饮嚼下一饼,儿小减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诸癖肠结,不思饮食,或时吐逆。\x练香丸散方\x 青皮 白僵蚕 甘草 诃子(各二钱,并煨过存性,研为末) 没药 乳香 巴豆 霜(各一钱,别研)
上和匀,为末。呕逆兼泻不止每服二字,米饮调下。如要思食、消癖,却入巴豆,以稀面糊为丸,每服五、
七丸,薄荷汤吞下,日进三、两服。量虚实加减用之。
长沙医者王兑传\x二丁散\x 治小儿诸癖,久不消,腹痛,乍寒乍热,泄泻无时,多渴黄瘦,或下痢,腹胁有块如 掌,癖侧石硬方。
拣丁香 白丁香 没石子(各二钱) 硫黄 密陀僧(各三钱)
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一字至半钱。白汤调下,空心临卧日二服。以消为度。
《千金》灸法∶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
<目录>卷第二十二<篇名>乳癖第四属性:(奶脾是附)
《圣惠》∶夫小儿乳癖者,由乳母食饮无常,醉饱过度,便即乳儿,不知KT 节。小儿脾胃虚嫩,不能消化,
或乳母偏卧一向,乳儿不能回转,儿亦睡着,乳滞偏于胁下,因兹结聚成块而痛者是也。其候面色青黄,发歇 壮热,吐乳多睡,口内生疮,渐渐黄瘦,腹内结块不散,故名乳癖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中遍身忽发寒候,遍身黄肿,小便赤黄,体微蒸热。此候本因胎热,又因哭后母爱惜,
将奶与吃,不消化,遂为奶积。所治者,先用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天竺黄散(方见实热门中)、调中饮(方 见胃气不和门中),三个药与服即愈。如见黄色入睛,眼目视,气喘鱼口,手握拳,恶候不治。
钱乙论∶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
《婴童宝鉴》∶小儿奶癖者,谓小儿未会吃食,唯饮其乳,其乳拥猛。或其母当烦之次,便乳其子,子饮乳 拥结不消,又夹顽涎结成痞块在腹内,或动不动,有时腹痛是也。
《玉诀》小儿奶癖积伤候歌∶ 奶脾痞结积因伤,腹胀筋青面色黄,热发有时或渴饮,疳伤脾热口生疮。
此患先解利,后取积,次调胃气无误矣。
又一本云∶先用惺惺丸取,次银白散调气。(二方并见本门。)
《圣惠》治小儿乳癖结实,或有滞恶停积不散,令儿日渐羸瘦,面色痿黄,春夏多发,不欲饮食,\x京三棱散方\x 京三棱(微煨,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槟榔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赤 茯苓(各半两) 枳壳(一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恶物为效。
《圣惠》治小儿乳癖,壮热体瘦,宜服\x朱砂丸方\x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雄黄(细研,一钱半) 寒水石 龙脑(各细研) 腻 粉槟榔(末。各一钱)
上件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二岁儿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