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姜制一钱) 丁香 肉豆蔻(二钱半) 附子 (泡去皮一钱半)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三岁儿 作三服。五岁儿作两服。一周两岁儿作三五服。病有大小。以意加减。此药家传五世。累经效验。
愚按前方。治痘疮已出未出。不起发。不光泽。不红活。谓之表虚。宜用此药治之。若已出未愈。
疮不光泽。或不起发。不红活。或腹胀作渴。泄泻气促。谓之表里虚寒。急用此药送豆蔻丸。或十一 日间不靥。壮热。闷乱不宁。卧则烦渴。切牙。手足指冷。数饮沸汤而不热。围火重衾而仍寒。悉属 表里虚寒也。王太仆云。大寒而盛。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益其心火。急用前药。以回其阳。亦有 生者。
\x肉豆蔻丸\x(七味) 治泻水谷。或白或淡黄。不能止者。
木香 缩砂仁(二钱) 白龙骨(半两) 诃子肉(半两) 赤石脂(七钱半) 枯白矾(七钱 半) 肉豆蔻(半两)
上为细末。稠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一周岁儿。每服三五十丸。三岁儿服百丸。温米饮下。泻甚 者。煎木香散。或异功散送下。泻止住服。不止多服。
愚按前方。治阳气虚寒。肠滑泄泻之涩剂。盖肾主大便。若因肾气不固而致前症者。宜用木香散 送四神丸。如不应。急煎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补之。盖豆蔻丸涩滞之功多。补益之功少也。
\x人参麦门冬散\x 治痘疮微渴(一名麦门冬散)
麦门冬(一两) 人参 甘草(炙) 陈皮 白术(半两) 浓朴(姜制各半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加减。
愚按前方。若痘疮热毒。气虚作渴。宜用之。若因气虚弱作渴。用人参白术散。
\x消毒散\x 治痘疮六七日间。身壮热。不大便。其脉紧盛者。用此药以微利之。(一名消毒饮)
牛蒡子(四两炒杵) 荆芥穗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
愚按前方。若毒在肌肉。尚未能尽发而致斯症。脉浮而紧者。最宜此药。疏解其毒。若痘顿轻。
脉沉而紧者。毒在脏腑。宜用前胡、枳壳疏通。以绝其源。其痘尤轻。
\x柴胡麦门冬散\x 治痘疮壮热。经日不止。更无他症。此药治之。(即六味柴胡麦门冬散)
柴胡(二钱半) 龙胆草(炒一钱) 麦门冬(三钱) 甘草(炙) 人参 黑参(各一钱半)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服。量大小加减。
愚按前方。若痘疮表热。根盘色赤。 痛。作渴饮冷。或两目作痛。或素有肝火而患痘疮者。尤宜用之。
\x射干鼠粘子汤\x 治痘疮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余毒所致。
鼠粘子(四两炒杵) 甘草(炙) 升麻 射干(各一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
愚按前方。若痘疮初出。发热 痛。根盘赤盛。或咽喉口舌疼痛。作渴饮引者宜用。若因胃气虚 弱发热而致前症者。宜用人参麦门冬散。
\x桔梗甘草防风汤\x 治风热咽喉不利。
桔梗(炒) 甘草(炙) 防风(各等分)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
愚按前方。若上焦风热。或痰涎上攻咽喉。下利。或口舌生疮。作渴引饮者。须用此药。发散解 毒。痘虽出。亦在轻浅。
\x人参清膈散\x 治涕唾稠粘。身热鼻干。大便如常。小便黄赤。宜用此方治之。
人参 柴胡 当归 芍药 知母(炒) 桑白皮 白术(炒) 黄 (炒) 紫菀 地骨皮 茯 苓甘草 桔梗(炒各一两) 黄芩(半两) 石膏 滑石(各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
愚按前症。即痈疽因热毒蕴结于脏腑经络之间者。当用此药疏导托里。调和荣卫。使邪气退则元 气不伤。而痘疮易愈也。
\x前胡枳壳散\x 治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急。
前胡(一两) 枳壳 赤茯苓 大黄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量大小加减。如身温脉微并泻者。
不可服。
愚按前症。若属肺胃实热。气郁痰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烦渴饮冷。身热脉数者宜用之。以 表散外邪。疏通五内。使邪气不壅滞。且痘疮轻而易愈也。
\x人参白术散\x 治痘疮已靥。身热不退。此药清神生津。除烦止渴。
人参 白术 藿香叶 木香 甘草 白茯苓(六味各一两) 干葛(二两)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服。
愚按前症。若痘疮已靥身热。或津液少而口干引饮者。胃气虚弱也。宜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