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因以成惊。
半夏 陈皮 神曲 钩藤 茯神 竹茹 生姜(各二钱) 木香 泽泻(各一钱)
清水煎服。热呕加川连三分;寒吐去竹茹、生姜,加干姜一钱;热泻去木香,加槟榔一钱;寒泄去神曲,
加白术一钱;吐泻交作加白术一钱;剧泻不止者,去神曲、泽泻、竹茹,加补骨脂、淮山药一钱,罂粟壳五分。
(十一)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四肢厥冷,肠鸣腹痛,霍乱转筋,体冷微汗,
呕吐泄泻,一切沉寒痼冷等证。
附子 人参 甘草 干姜 <目录>第六章·咳嗽论治<篇名>第一节·咳嗽概说属性:咳嗽,肺之病也。起因不一,变化亦多端。其病虽成人小儿,皆有患之,然以小儿脾胃殊为薄弱,肺体 更属娇嫩,一经感染,最易流连,荏苒日久,则酿大患,故小儿之咳嗽,倍重于成人也。至于证状,小儿气 息本短,脉息本数,一患咳嗽,则气息之短促,脉息之急数,益现异常之象。甚则神气不定,发为惊惕 啼哭之状,此证状之倍重于成人也。论其治法,亦属较难,盖小儿问诊脉诊,未易十分准确,得病之源,
知之非易,更以小儿五内之未充,身体之未固,用药亦倍费斟酌。故咳嗽一证,成人与小儿,其病虽同而证 治实有不同也。至于起因,大别之有三∶一曰外感咳嗽,一曰内伤咳嗽,一曰杂证咳嗽是也。外感咳嗽,
咳之属于外因者,属于内伤者不与也;内伤咳嗽,咳之属于内因者,属于外感者不与也;杂证咳嗽,咳之 属于内外因相杂者。以此分系,则一般咳嗽皆包罗其中,而于繁杂无当之咳嗽专名(如 心咳、肝咳、大肠咳、小肠咳等),亦可弃而不取矣。
<目录>第六章·咳嗽论治<篇名>第二节·外感咳嗽属性:\x一、伤风咳嗽\x 甲∶概况 外感咳嗽,受病之因,全由外邪所致。不由内因,故与内伤之咳嗽不同,其间亦有因外感失治而转成内 伤者,然初起固为外感也。外感咳嗽之轻者,厥为感冒风寒,俗所称伤风咳嗽是也。
考肺为清轻之体,最忌风寒之邪,一有所感,气管在上,先受其 病,病则酿痰,痰则阻碍呼吸,肺体因呼吸之有阻也,亟欲祛邪以外出,故发为咳嗽以驱之。初起之时。
咳声常尖锐而痰色常清白,以寒邪初袭,犹未化热,痰涎始生,犹未化浊也。病之中期,咳声常重浊而痰色常 稠黄,以邪势方盛,进而化热,痰涎积聚,熏蒸变稠也。病之后期,咳声常清爽而痰色常清白,以邪势 已衰,气道已通,浊痰既豁,仅存稀痰也。病之甚者,亦有热势内侵,而呈喘急之象,亦有痰不易出而呈惊 搐之状,要皆非危笃之证,但须因势利导,清热豁痰,使咳声得畅,肺气得宣,稍稽时日,亦无不愈。至于 有因循失治,有内外因相杂,有一再感冒不已,致肺气大伤者,亦可转成不治之证,俗所谓伤风不醒便成 痨,正指此也。
乙、治法 伤风初起,大率微有恶寒,鼻中喷嚏,或恶寒发热,鼻塞不通,头昏目泪,饮食无味,喉头作痒,咳嗽 以起,此时风寒之邪方袭,治宜解表开肺,用药轻则宜苏叶、前胡、荆芥、薄荷、象贝之类,重则宜麻黄、
防风、杏仁、秦艽之类,风滞经络,身体作痛者,酌加羌活、桂枝、桑枝、天麻之类,通治宜宣肺祛邪 汤。继则热势渐张,咳嗽渐盛,痰色由清而渐稠,是寒邪化热之象,治宜解表开肺之中,寓以清热豁痰之意,
用宣肺涤痰汤加减进之。继则咳声重浊,痰出黄稠,外邪完全化热,治宜清肺顺气,用清肺化热汤加减进之。
余邪未清,犹有微咳者,亦宜此方。此证虽小儿体质不同,病态互异,然为期不久,七八日至十余天可以痊 愈。愈后应服药调理,体虚者宜补养肺气,体实者宜清理余邪,加以补益,庶使肺气强固,俾免动辄感冒也。
\x二、流行咳嗽\x 甲、概说 流行咳嗽,虽由外感所致,然与普通之伤风咳嗽不同。伤风 咳嗽,其病势轻,流行咳嗽,其病势重,伤风咳嗽,为期颇暂,
流行咳嗽,迁延日久;伤风咳嗽,其感邪浅,流行咳嗽,其感邪深。考流行咳嗽有似时疫之传染,故小儿口鼻 感其气息,即可因而致病。因之一经流行,则沿门阖境,无或得免,故不似伤风咳嗽之或感或不感也。其病一 曰百日咳,言其咳嗽不易愈,往往经百日之久也。一曰鸬 咳,形其咳嗽之艰难,连声而作有如此状 也。此证之发动,常由天时寒燠不匀,变生疫气,一人感之,辗转流传,因小儿肺气之怯弱,故小儿感染为 独多。病之初发,虽亦由身热而起,然一发即连声作咳,咳多痰少,轻者一咳十数声而休,重者一咳数十声 乃至百余声方止,间歇之时,不过十分钟左右而又作,困顿不堪,至于呛食咳血而不能止。此病初期,较 少危险之象,若至后期,咳益艰而声益不畅者,则肺脏受损,渐 见难治,正昔人所谓金破不鸣,已转成内伤之证也。
乙、治法 流行咳嗽之初起,或发热或发热形寒,视其咳嗽连声而作,即为病邪之已受,治法在昔殊少成方,大率 则宜于解表开肺之中变通治之。何则?盖普通之咳嗽,固可以解表开肺了事,而流行之咳嗽,则以既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