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儿科要略-第12页

早则四五月出生,迟则至十月方出,亦有落地时已有牙者,亦有一周岁方出牙者,则百人中偶有一 二也。至于出牙之时,最普通之征象,常为身体发热,胃口不良,甚则睡眠不安,
时时惊惕,或兼有泄泻,或兼有呕吐,此时可验其牙床微胀或作浮肿,渐露白色齿头者,即出牙证也。牙齿 顶穿牙床而露头之时,因生长之力较速,故现发热之状,发热虽非病征,然引起他 种之病恙,则不得根据法治之。譬如因发热则消化为之迟钝,胃中失其常序,而呕吐之证见矣,肠中失其常 序而泄泻之证见矣,皆宜酌用清凉退热及辅助消化之剂。体实者多佐以退热、消痰、清 火之药,体虚者多佐以健脾、扶气、化积之药,虽见证治证,与一般疾病之治相同,然切忌过于苦寒克伐 香窜之品,以暗耗其生长之气,此于出牙时之所宜注意者也。
\x二、感冒发热之治法\x 小儿无端发热,若不因于内伤者,非属感寒,即属伤风,非属受湿,即属受热,均宜按证治之。
发热无汗者宜微汗之,发热有汗者宜和之,热轻者轻清解表,热重者清凉退热,因寒因风因 湿因热,俱于成法之中,酌为变通,用其小剂,盖小儿脏腑娇嫩,不耐过剂之药,若投药中病,则体力恢复 甚易,轻微小恙,自必退除,所谓平淡有奇功,于此恒最适用也。
<目录>第三章·儿科特征<篇名>第五节·弱症属性:昔人谓小儿有五软、五硬、五迟等证,又有鸡胸、龟背、解 颅、囟陷诸名,揆其原因,皆由营养不足,化育之力薄弱所致。无论其为胎中缺乏营养,生而先天不足以成 此病,或为生后乳食不足,后天失调,因循误事以成此病,病状有不同,其为积弱 则一也,故此等疾病,统可名之曰弱症,亦可名之曰软症。属于此类者,当俟其病未全成之时,力加调护,
时进药石,则病可逐渐以退,若任其迁延,则鲜有不终身成为废人者。尝考小儿软弱 之成,以先天性者为较多,亦较为难治,譬如父母皆为积弱之体,虽能幸而受胎,然所生之儿,必伶仃弱质,
数岁不行,或父老母少,阴阳悬殊,所生之儿,必细小娇弱,动辄致病,或父母曾患梅毒,或父母皆嗜鸦片,
所生之儿,非患软证,即患硬证。凡此之类,中途之夭折最易,即他日幸而长成,则智力体力,两 不如人,徒寄于世,无裨家国,此世所谓低能之儿,各国皆所深切注意而为预防取缔之谋也。编者于此,敢 敬告吾国人曰∶人之欲求生育,小之为家庭嗣续,大之为国家种族,责任綦重,则于 选择配偶之时,以及种子求嗣之夕,切勿苟且以造成低能之儿,实为至要,即不幸而成矣,则宜为之多方 医治以使其侪于常人,如是方无负于家,无负于国,无负一己,无负小儿,若惟欲念之 是图,一任低能儿种之增加,于国于家,皆为罪人,宁仅一身受害而已哉。兹将各种弱证逐一述其证治如下,
深望国人侧重其病源而加以注意,俾于种族上谋伟大之补救则幸甚。
\x一、五软\x 五软者,头软、项软、四肢软、肌肉软、口软是也。小儿身体娇嫩,过硬本所不宜,略软应非所忌,惟软 而至过于其度,或当逐渐发育之时而仍绵软无力者,是则病象显然矣。头软者,头 骨不固,囟门虚大;项软者,颈项无力,东倒西歪;四肢软者,手臂无力,足难行立;肌肉软者,皮肉宽软,如 絮如绵;口软者,口齿俱柔,唇薄无力。之五证者,虽病状不同,而其源则初无大异也,盖非属骨胳痿软,
即肌肉柔弱,气血不充,不足以资 长养也。先天性者,由于禀赋之不足,后天性者,属于乳期之失养。兹将其治法述下。
\x二、五软之治法\x 头软、项软、四肢软之类,多属于骨胳不强,治宜补其骨髓,俾之坚壮,可用鹿角、牛骨髓、骨碎补、
牛膝等加以补气养血之剂。肌肉软、口软之类,多属于筋肉不强,治宜健脾扶胃,俾其充实,可用白术、
山药、人参、巴戟等加以补气养血之剂。通治之方有六味地黄丸加鹿茸、五味及扶元丸等。
\x三、五硬\x 五硬又名五 ,小儿仰头、哽气、手足心坚、口紧、肉硬也。夫小儿身体,本属柔软,今硬过其度,
是病象显然矣。仰头者,项颈硬直也;哽气者,气壅作痛也;手足心坚者,四肢僵木 也,口紧者,环口拘急也;肉硬者,皮肉干硬也。之五证者,虽病状不同,而其源则亦初无大异,盖非属 骨胳中缺少柔嫩之质,即为皮肉不能吸收营养也。先天性者,亦由于禀赋之不足,后天 性者,亦属于乳期之失养。常按之生理学所载,凡人之骨胳,为矿物质及动物质二者所组成,矿物质主骨 胳之坚,动物质主骨胳之柔,坚柔相济,骨之发达乃不至偏欹。其有过软者,则矿物质之 过少也,其有过坚者,则动物质之过少也,总由营养不良,故成此偏欹之状,浸假久之,软者益软,
硬者益硬,即无法以挽此沉 矣。兹将其治法述下。
\x四、五硬之治法\x 五硬之证,既属于骨胳过坚,筋肉失荣所致,故证之初起为津耗阴伤,渐成独阳无阴之候,阳无阴则失 所根据附,再至阴阳俱伤,元气不续,则为不治。当初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