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墨、牡蛎、血余灰,吹鼻即止。如用茅花水蘸湿蘸药,搽入鼻孔更妙。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篇名>鼻塞属性:小儿因风寒外感,肺气壅闭而鼻塞,古法主川芎丸(如川芎、细辛、 本、白芷、炙甘草、梅花片、当门子、
光杏仁,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灯芯汤化下。
〔真按〕小儿肺气不通,鼻窍遂闭,除风寒外感外,亦有因乳母夜卧,不知回避鼻中出气,吹儿颅门,或因 洗浴未避风寒,致儿鼻塞。不必服药,轻者只用葱白捣烂,捏一小丸,贴儿天庭心(在两眉之间),即通鼻窍。如 仍未通,再以细辛、附子、通草,同研末,蜜调棉裹,纳儿鼻中,须臾即通。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篇名>附例属性:小儿鼻涕,因肺为寒风所袭,津液不收,则为清涕。只用生 姜捣烂,贴天庭心,即止。若兼别症,当另议治。
小儿鼻 ,因肺受风寒,久而不散,脓涕结聚不开,不闻香臭,只用辛夷花苞,又名木笔花,又名旱莲草,
去赤肉毛子,用芭蕉浸水泡一夜,焙干为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汁蘸入鼻孔,极效。
小儿鼻干,因心脾有热,上蒸于肺,故津液枯竭而干。宜清热生津,但服导赤散加麦冬,可以化干而为润。
小儿鼻疳,破烂欲穿鼻孔,只用纸包压去油杏仁粉二分,真轻粉一钱,和匀吹患处。或用真鹿角霜、枯矾、血 余灰、灯芯灰,共研末,吹之即愈。
小儿鼻疔,其毒速宜散化,急用荔枝肉一两,雄黄一分半,吸铁石五厘,共捣为丸,塞鼻中,自能脱落。再 饮生菊花叶汁一小杯,更佳。
小儿鼻 ,因鼻中渐生 肉,妨碍气息流通,但用生藕节一个,要有根连须处,烧灰存性为末,吹患处自落。
或用枯矾、猪脂油,共捣和丸,以棉裹塞鼻中,数日随药脱去。
小儿鼻痔,根蒂甚深,较 肉更加痛痒。但用霜梅一个,蓖麻仁七粒,生矾少许,三味同打,将丝棉包裹塞鼻 内,一日夜即愈。或用甜瓜蒂四钱,甘遂一钱,枯矾、螺壳灰、草乌灰各五分,为末,麻油调作丸,如鼻孔大,
每日以药塞入一次,其痔即化为水。再用收口药粉掺上,即干。
大儿鼻疮,形如粟米,毒易漫延,但用生薏苡、东瓜、煎汤,代茶饮之。外用杏仁去皮尖捣烂成膏,以人乳 调塞鼻内,最为稳效。
小儿鼻孔,无知误将豆粒塞入,又用手指自挖,进入关内,不能取出。临时即用人马平安散吹入鼻孔少许,
则豆可随打嚏而出。若延误已久,豆因鼻涕浸渍放大,愈肿愈痛,治法须用二人,以一人掩紧小儿两耳窍,叫小 儿双眼闭紧,再以一人用手掩 住无物鼻窍,以口对小儿之口,用力一吹,豆即落下。
小儿鼻外人中忽然肿烂,瘙痒异常,有碍饮食。但用旧毡帽、青果核二味,俱烧灰,以好麻油调之,日搽数 次即效。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篇名>唇肿属性:小儿唇中忽见肿大,此系脾热所致。古法用生蒲黄、川连、冰片,共为细末,麻油调敷有效。
〔真按〕上下唇若赤肿,外敷蒲黄等药,固有效验。但若肿黑痛痒难忍者,宜用旧有方孔之大铜钱同样大者 四个,于石上磨猪油时常擦之。至或破烂流水者,则宜改用铜青、宫粉、明矾、顶上梅花冰片、黄连、麝香,共研 细末,破处则用干掺,干处则和猪油搽之尤效。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篇名>唇疔属性:小儿唇边忽生红白颗粒,此即生疔。症见头痛寒热痛痒,亦有麻木不知痛痒者。古法先看大腿弯中,如有紫筋,
以银针刺出血。外用生鸡冠血点于唇上,或用活虾蟆破开,取肝贴之,或用生蚬去壳捣烂敷之,均效。
〔真按〕唇疔多至头痛心闷神昏,赶紧施治,迟则不救。内以紫花地丁、金银花、白果、桔梗、生甘草、知 母,煎服。外用蛔虫捣烂敷之,如无蛔虫,以焙五谷虫一钱,研末,白矾三分,蟾酥三分,再以烧酒溶化调匀,
敷疔上,少顷疔即破流毒水而愈。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篇名>附例属性:小儿唇疮,无论破与未破,皆系脾蕴热毒而发。但用瓦松,生姜汁捣融,入盐少许敷之,或用蓝靛叶取汁洗 之,均效。
小儿唇紧,初起即不能饮食,宜急治之。但用新白布作卷,如 酒杯大,烧燃放刀口上,俟刀口汁出,取汁搽之,日搽十余次,并以青布烧灰冲酒服之,过夜即愈。
小儿唇干血出,只用生桃仁捣烂,调猪油敷之。若干燥已极,红肿难堪,时以舌 口水滋润,尚恐不及 者,则以松毛煮豆腐约半日之久,取豆腐贴之,日换数次有效。
小儿唇忽翻突,形如猪嘴,此名唇菌,乃心脾热毒所致,非急救不可。须觅活地龙(又名蚯蚓、曲鳝)十条,
捣烂,吴茱萸二钱研末,加灰面少许,醋调敷两脚心,用布捆住,半日一换;内服唇疔汤剂(见上)。以愈为度。
<目录>卷三\身体诸病门<篇名>口臭属性:小儿口中时出臭味,此因虚热,或因心气不足所致。古法主茴香煮羹,或生食,或用盐梅时时含之,均效。
〔真按〕小儿口臭难闻,本有醋调密陀僧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