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保婴撮要-第76页

味肥儿丸\x(方见寒吐)
\x加味八味丸\x(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方见肾脏)
\x大芜荑汤\x(方见疳症)
\x导赤散\x(方见心脏)
<目录>卷十<篇名>盗汗属性:盗汗者,睡则汗出,寤则汗收也。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盖阳为卫气,阴为荣血,血之 所主心也,所藏肝也。热搏于心,故液不能内敛,而外泄于皮肤。人卧则静而为阴,觉则动 而为阳,故曰自汗属阳,盗汗属阴也,多因心肾不交,水火不能既济。肾虚则闭藏之令失守 ,故有是症宜用六味丸、十全大补汤。血虚内热者,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导赤散。肝 经虚热者,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当归补血汤。肝胆风热者,柴胡清肝散。食积内热者 ,二陈、枳实、山栀。胃气虚热者,六君子汤及浮麦散。血气俱虚者,人参养荣汤。余症见 自汗,当参览之。
治验 一小儿十一岁,面色青白,或恶寒发热,鼻间黄白,盗汗自汗,胸膈不利,饮食少思,常怀 畏惧,用二陈、黄连、酸枣、茯神之类不应,余以为脾肺俱虚,不信,自用朱砂安神丸,更 寒热往来,泄泻不食,余用六君、当归、黄 而愈。
一小儿五岁,腹中作痛,大便不实,患盗汗,鼻间左腮皆白,此脾肺俱虚而食积所致也,用 六君、山楂、神曲四剂,腹痛顿止;去查曲,又四剂大便调和,乃用四君、归、 而汗止。
一小儿十二岁,患盗汗,形气瘦弱,面色或赤或白,右腮白两颊赤,鼻间微青,此禀足三阴 经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久患盗汗,夜热昼凉,饮食少思,大便酸臭,此食积内作也,先用三棱散消导积滞,
又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进食而瘥。
一女子十四岁,自汗寒热,肝脉弦洪,此肝火所致,用加味逍遥散而愈。后饮食停滞,吐痰 眩晕,头面不时汗出,两寸脉不及本位,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蔓荆子而痊。
一小儿三岁,盗汗不食,闻药即呕,此胃气伤也,用浮麦炒为末,以乳调服钱许,旬余呕止 食进,佐以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发热呵欠,顿闷切牙,至夜盗汗,属肝胆火症,用小柴胡汤加山栀二剂,又用地黄丸 料,煎服而愈。
一小儿盗汗甚多,久不愈,寸口脉沉伏,饮食少思,稍多食则腹痛汗不止,余谓脾虚食积,
用六君、升麻、柴胡,月余脾气渐健,饮食渐加,汗亦少止,乃佐以异功散乃痊。
一小儿苦盗汗,肢体消瘦,因功课劳役,更加自汗,余用补中益气、十全大补二汤而愈。次 年因劳心,前症复作,更加梦遗,仍用前二汤各五十余剂而愈。毕姻后,前症俱作,手足并 冷,前药又各加姜、桂一钱,数剂少应;至六十余剂而愈。因大劳,盗汗如雨,手足如冰,
再以前二药加桂、附各一钱,数剂方愈。
\x当归六黄汤\x 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者。
当归 熟地(各五分) 生地黄(炒,三钱) 黄连(炒黑) 黄柏(炒黑) 黄芩(炒黑。各三分) 黄 (炒,
五分)
上水煎服。
\x团参汤\x 治虚汗、盗汗。
新罗人参(三两) 当归(三钱)
上为末,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以猪心一片,煎汤调服二钱。
\x白术散\x 治自汗、盗汗。
白术(三两) 小麦(一合,炒)
上用水一钟,半煮干,去麦为末,以炒黄 煎汤,量儿大小调服。忌萝卜、辛、辣、炙 之 \x六味地黄丸\x(方见肾脏)
\x人参养荣汤\x \x十全大补汤\x(二方见自汗)
\x导赤散\x(方见心脏)
\x柴胡清肝散\x \x当归补血汤\x(二方见发热)
\x二陈汤\x(方见寒吐)
\x六君子汤\x \x四君子汤\x \x五味异功散\x \x加味逍遥散\x(四方见内钓)
\x小柴胡汤\x(方见 症)
\x三棱散\x(方见白浊)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虚羸)
<目录>卷十<篇名>噫气属性:经曰∶脾病则面黄善噫。噫者,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而为噫。又善思、
善味,其症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 收。经曰∶脾主四肢。有是者脾也。又曰∶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何谓也?窃 谓∶上焦受气于中焦,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为噫耳。中焦亦脾胃之分也,脾土虚寒,
由命门火衰,不能温蒸水谷。古人有服菟丝子,旬日间饮食如汤沃雪,亦此义也。补脾宜人 参理中汤;补右肾宜用八味丸。胃气虚不能运化水谷者,六君子加木香。郁结伤脾者,加味 归脾汤。木克土者,四君、柴胡、升麻;兼嘈杂者,加吴茱萸、半夏,治者审之。
治验 一小儿禀赋虚羸,时常作痢,年十三岁,泄泻不食,手足并冷,诸药不应,余谓命门火衰,
六君子汤、八味丸治之寻愈。毕姻后,劳心过甚,饮食顿少,发热下气,先用参、术各五钱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