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5-药鉴-第16页

药也。大都甘能理气和血,辛能散滞消食。此药能疏气 散郁,气疏郁散,则新血生而百体和矣。然此剂性热多燥,必须童便浸炒,乌药为其佐使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乌药内容:气温,味辛,气浓味轻,入足阳明少阴经药也。诸冷能除,丹气堪顺。止翻胃,缩小便。
辟疫瘴时行,解蛊毒卒中。佐香附,能治妇人诸般气症,君平胃,能消男妇诸般食积。用于 风药能疏风,用于胀满能降气,用于气阻能发阻,用于腹痛能止痛。又主肾间冷气攻冲,此 又为足少阴药也。然此剂无滋益人,不可多服,但取其辛散凝滞而已。煎汁同豆腐煮硫黄,
治手足风疾。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山楂内容:气平,味酸涩,带甘辛,无毒。利痰消食,下积气,散滞血。疗 疝,止腹疼。专治肉 积,能开脾健胃。又能治妇人儿枕疼痛,浓煎汁入砂糖少许立效。理脾用之,膨胀立消。予 尝用平胃散同山楂煎汁浸晒乌药,治诸般气痛腹痛。痘家用之,行气化痰,起胀解毒。又能 破人参之滞气,痘家不得已用参,多以此监之。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神曲内容:气平,味甘温,无毒。助天五真气,走阳明胃经。下气调中,止泻开胃。消宿食,健脾 胃,进饮食。下滞气,破症结,逐积痰。疗妇人胎动不安,治小儿胸腹坚满。不制,性温入 胃中,能消宿食。微炒,性凉入大肠,能除深积。作糊丸痰药,治诸痰气如神。作糊丸嗽药,
理诸咳嗽最妙。何也?盖痰与嗽,俱因气动上逆而致也,今用此剂为佐使,则气顺而脾胃之 津液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大麦内容:气温,味甘咸。此剂代戊己土,以腐热水谷之要领也。气虚者,取粉服之,大补元气。
盖五谷禀天地生发之气以养人也,麦而曰 ,尤含生发之机于未尽露者也,故取粉服之,所 以借五谷生发之气,以助育吾人之元气耳。此剂能行上焦之滞血,除腹中之雷鸣,惟其甘也,
能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缩砂仁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佐黄芩、为安胎之妙剂也。治一切霍乱吐泻,心腹绞痛,正以温辛 能止疼行气故耳。又于止痢药中用之,亦取此意。以益智人参为使则入脾,以白檀豆蔻为使 则入肺,以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膀胱肾,以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虽然,其性温辛,用之 者以热攻热,乃所以为顺治也,经曰,热因热用,此之谓也。东垣谓化酒食之剂,何哉?盖 惟温辛行气,则气行而酒食亦为之运化矣。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益智内容:气热,味大辛。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本是脾经药也,故治脾胃中受寒邪,
和中益气,又治多唾,当于补药中兼用之,不可多服。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
在凤髓丹则入肾,盖脾肺肾互有子母相关之义也。惟其温也,能治虚漏,遗精遗沥。益气安 神,又安三焦。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盐煎汤,服有神效。兼以女真实川萆 更 妙,乃补不足之剂也。惟其辛也,能调诸气,能散诸郁,能止诸疼,君乌药木香甚捷,又为 辛散之剂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藿香内容:气温,味辛甘,无毒,气浓味薄,可升可降之剂也。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
成功在肺。加黄 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 之要领,为正气散之圣药也。其曰禁口臭难闻者,得非气味之芬香故耳。其曰清风消肿者,
得非气味之温辛故耳。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吴茱萸内容:气热,味苦辛,气味俱浓,可升可降,阳也。主咽喉寒气呃塞而不通,胸中冷气闭塞而 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住,心气刺痛苦闷而不仁。开腠理,消疝气,止呕逆,除霍乱。又 能顺折肝木之性,治吞吐酸水如神。厥阴头疼,引经必用。更杀寸白三虫,煎服即出。枝疗 二便关格,衔口立通,必取向阳者方验。大哉茱萸,乃驱阴之捷方,回阳之妙药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茴香内容:气温,味甘辛,无毒。治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温剂,为诸痿霍乱之捷方,补命门 不足之要药也。男子疝气,妇人带白者,用之俱验。大都甘能补正,辛能散邪,有补以为之 先,有散以为之后,此疝气带白之症,所以去也。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三棱内容:气平,味苦辛,阴中之阳。破积气、消胀满,通月水,下瘀血。治老癖症瘕结块,妇人 血脉不调,心腹刺痛。白者属气,故其色白者,破血中之气。醋煮为良。畏牙硝。孕妇勿用。
<目录>新刻药鉴卷之二<篇名>莪术内容:气温,味苦辛,无毒。主心膈腹痛,饮食不消。除霍乱冷气,止呕吐酸水。又破 癖,
及妇人血气,男子奔豚。黑者属血,故其色黑者,破气中之血。大都苦能泄实,辛能散积。
此棱术二剂,气味皆苦辛,用之者,中病即已,不可过服,以损真元。若用于破气药中,必 须用补气药为主。用于破血药中,必须用补血药为主。用于消食药中,必须用补脾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