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1-药征-第14页

防己汤,人参为君,故治心下痞坚而有水者。防己茯苓汤,茯苓为君,故治四肢聂聂 动而水肿者。防己黄 汤,黄 为君,故治身重汗出而水肿者。仲景氏用防己,未见以为君 药者也,而其治水也的然明矣。
品 考 防己 有汉木二种。余家用所谓汉防己者也。为则按∶木防己,出汉中者,谓之汉防己,
譬如汉术辽五味子也。后世岐而二之,其茎谓之木防己,可谓误矣。余试用所谓木防己者,
终无寸效。而所谓汉防己者,能治水也,于是断乎用之。陶弘景曰∶大而青白色虚软者好,
墨点木强者不佳。李当之曰∶其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如车辐解 者良。颂曰∶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折其茎,
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然。它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 己。苏恭曰∶木防己,不任用也。
<目录>卷下<篇名>香豉内容:主治心中懊 也。旁治心中结痛及心中满而烦也。
考 证 枳实栀子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栀子大黄豉汤证曰∶心中懊 。
以上二方,香豉皆一升。
栀子豉汤证曰∶心中懊 。又曰∶胸中窒。又曰∶心中结痛。
栀子甘草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栀子生姜豉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以上三方,香豉皆四合。
瓜蒂散证曰∶心中满而烦。
以上一方,香豉一合。
上历观此诸方,其主治心中懊 也明矣。
互 考 枳实栀子豉汤条,无心中懊 证。为则按∶栀子大黄豉汤,此枳实栀子豉汤而加大黄者,
而其条有心中懊 之证;心中懊 ,固非大黄所主治也。然则枳实栀子豉汤条,其脱心中懊 之证也明矣。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是栀子豉汤加味之方也。故每章之首。冠以 若字焉。心中懊 而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心中懊 而呕者,栀子生姜豉汤,斯可以知已。
辨 误 栀子豉汤方后,皆有一服得吐止后服七字,世医遂误以为吐剂,不稽之甚。为则试之,
特治心中懊 耳,未尝必吐也。且心中懊 而呕者,本方加用生姜其非为吐剂也,亦可以见 矣。《伤寒论集注》曰∶旧本有一服得吐止后服七字,此因瓜蒂散中有香豉,而误传于此也。
今 品 考 香豉 李时珍曰∶造淡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中淘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
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大过,取晒簸净,以水拌之,
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罐中,筑实,桑叶盖浓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
曝 <目录>卷下<篇名>泽泻内容: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
考 证 泽泻汤证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
五苓散证曰∶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以上二方,以泽泻为君药。泽泻汤,泽泻五两,五苓散一两六铢半。
茯苓泽泻汤证曰∶吐而渴欲饮水。
以上一方,泽泻四两。
八味丸证曰∶小便不利。又曰∶消渴、小便反多。
以上一方,泽泻三两。
猪苓汤证曰∶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以上一方,泽泻一两。
牡蛎泽泻散证曰∶从腰以下有水气。
以上一方,用泽泻与余药等分。茯苓泽泻汤以下四方,以泽泻为佐药也。
上历观此诸方,泽泻所主治也,不辨而明矣。
互 考 泽泻、五味子,同治冒而有其别也。说见于五味子部中。
辨 误 陶弘景曰∶泽泻久服则无子。陈日华曰∶泽泻催生,令人有子。李时珍辨之,其论详于 《本草纲目》。夫怀孕,妇人之常也,而有病不孕,故其无病而孕者,岂其药之所能得失乎?
三子不知此义,可谓谬矣。余尝治一妇人,年三十有余,病而无子,有年于兹。诸医无如之 何,余为诊之。胸膈烦躁、上逆而渴,甚则如狂,乃与石膏黄连甘草汤,并以滚痰丸服之。
周岁,诸证尽愈。其父大喜,以语前医。前医曰∶治病则可,而不仁也。曰∶何谓也?曰多 服石膏,无子也,是绝妇道也。非不仁而何?其父愕然,招余诘之。余答曰∶医者掌疾病者 也。而孕也者,人为而天赋,医焉知其有无哉?且彼人之言,子何不察焉?彼人疗之十有三 年,而不能治之,彼岂豫知其来者乎?其父曰∶然。居顷之,其妇人始孕也。弥月而娩,毋 子无 品 考 泽泻 本邦仙台所出者,是为良也。锉用。
<目录>卷下<篇名>薏苡仁内容:主治乳肿也。
考 证 薏苡附子散,证不具也。
以上一方,薏苡仁十五两。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曰∶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以上一方,薏苡仁十分。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不具也。
以上一方,薏苡仁半两。
互 考 薏苡附子散,证不具也,而薏苡附子败酱散,言如肿状,则主治浮肿明矣;麻黄杏仁薏 苡甘草汤,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