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41-滇南本草-第30页

>风湿痰火,赤白癜风,须眉脱落等症。根,治妇人白带。
全秦归 熟地 甘草 共为末,入 膏内,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水酒温服。
论∶ 草有小毒。用甘草和中解毒。用当归、熟地补血养血。未治风寒先治血,血静 风自灭。
草(五钱) 水煨,点水酒服。
玉泉丹,治男妇老幼咳嗽气喘,吐咯黄痰,白沫口涎。
草不拘多少,水酒拌之,九蒸、九晒、九露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白滚水送下。
──务本卷三 <目录>第二卷<篇名>荆芥穗内容:\r荆芥穗\pb117.bmp\r,味辛、苦,性微温。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 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荆芥穗(一钱) 白菊花(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栀仁(二钱炒) 引用灯芯草 煎服。
(又荆芥汤) 治咽喉红肿,乳蛾疼痛,饮食不下,发热,口吐痰涎,头痛。
昔一人得伤寒症,头疼发热,咽喉肿痛,饮食不下。口吐痰涎,舌苔黄浓,用解表发散 之药不效,至十五、六日,得此方痊愈。
一服,喉疼止一半,二服,去黑豆加牛蒡子 连翘,三服痊愈。
<目录>第二卷<篇名>青牛膝内容:\r青牛膝\pb118.bmp\r,一名紫花草、又名半边莲、又名半朵莲、又名半枝莲、一名 半枝花、一名一枝莲。味辛、酸,性微寒。通经络,祛风热,凉血热。疗疥癞脓窠疮、血风 癣疮、脑漏鼻渊、流涕腥臭,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等症。
青牛膝不拘多少,采新鲜者,捣汁,点酒服,或煎汤,点酒服亦可。
(又方) 治脑漏头眩疼,鼻渊浊涕,黄色清水,腥臭难堪,或鼻窍不通,不闻香臭。
青牛膝(五钱) 腊肉骨(火 去油一钱好火腿骨良) 细黑豆(二十粒 焙炒) 水 煎,点水酒服。
<目录>第二卷<篇名>慈菇内容:\r慈菇\pb119.bmp\r,味甘、微苦,性温。主治浓肠胃,止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
呕血。
(单方) 治肺虚咳血。
生慈菇(数枚 去皮捣烂) 蜂蜜(二钱) 米汤沫同拌匀,饭上蒸熟。热服效。
──务本卷二 <目录>第二卷<篇名>牙齿草内容:\r牙齿草\pb120.bmp\r,一名牙拾草,生田中。味苦、涩,性寒。止赤白痢疾,大肠 下血、妇人红崩漏下,恶血。
牙齿草 山楂 各等份沙糖(二钱) 同煎服。
──务本卷二 <目录>第二卷<篇名>地地藕内容:\r地地藕\pb121.bmp\r,味甘,性微寒。主治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
止尿血、鼻衄血、血淋,服之最良。
地地藕 煎汤,三次服断根。
──务本卷三 <目录>第二卷<篇名>地涌金莲内容:\r地涌金莲\pb122.bmp\r,味苦、涩,性寒。治妇人白带,红崩日久,大肠下血。
(单剂) 地涌金莲 煎汤,点水酒服。又血症日久欲脱,用之,亦可以固脱。
──务本卷二 <目录>第二卷<篇名>天门冬、地龙松内容:\r天门冬\pb123.bmp\r,味甘、微苦,性寒。入肺经,润肺,止咳嗽、咳血,降肺气 逆胀。生吃治偏坠疝气,或左或右肾子肿大。
天门冬(五钱) 用生者,去皮,煨点水酒服。
(补注) 此药熟煎,补肺,润皮毛,悦颜色,止咳嗽、咳血。生煎利小便,下气,清 肺气,治偏坠气疼。
地龙松,即天冬草也。以霜月其根始肥,故本草名为天冬。高尺许,叶细。世人但知其 根之力,而不知其枝叶之功,胜于其根十倍。气味甘、辛、苦,性平。无毒。专治一切九种 气疼,肾气下陷,睾丸肿大,不拘左右子肿,服之。此草引火归元,气归气海,疼痛即消。
久服此草,入炼和丸,每一日一丸,能五脏调和,六腑清润,延年益寿,乌须黑发,令人耳 目清明,面似童颜色。
<目录>第二卷<篇名>百部内容:\r百部\pb124.bmp\r,味苦、微甘,性寒。入肺经,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
止虚劳咳嗽,杀虫。
<目录>第二卷<篇名>百合花内容:\r百合花\pb125.bmp\r,味甘、平、微苦,性微寒。入肺,止咳嗽、利小便、安神、
宁心、定志。味甘者,清肺气,易于消散。味酸者,敛肺,有风邪者忌用。
百合花(三朵) 皂角子(七个 微焙) 或蜜或沙糖同煎服。
──务本卷二 <目录>第二卷<篇名>芋头内容:\r芋头\pb126.bmp\r,味甘、麻。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又能横气。
──务本卷一下 <目录>第二卷<篇名>浮萍草内容:\r浮萍草\pb127.bmp\r,味苦,性寒。发汗解毒,治疥癞疮癣,祛皮肤瘙痒之风。
──务本卷下 伏平草,或即浮萍。味苦,性寒。利膀胱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胎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