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 益肾阴。乌髭发。治血痢。
通小肠。疗溺血。及肾虚变为劳淋。敷疮止血排脓。 正禀北方坎水之气。故其汁元黑。古 今变白之草。当以兹为胜。(仲淳) 肾主二便。肝亦司小便。此味入肾与肝而益阴。故治 血 变白 布绞 合和 如 莲草洗净。晾干。研青盐为末。将草铺于瓷钵内。一层盐。一层草。腌一七。沥草晒干。有 余汁 补竹 日每频擦自验。 溺血。同车前草等分。杵取汁。每空心服三杯。
钱。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又用捣汁。冲极热酒饮。治痔漏疮发 不过三服。 滋肾乌须。旱莲丸。旱莲草用汁晒半斤。生姜三斤取 取汁晒半斤。细辛三两。破故纸一斤。面炒杜仲半斤。炒五加皮酒 半斤。枸杞子四两。川芎四两。没药二两。为末。核桃仁去皮半斤 每服五十丸。黄酒送下。
〔论〕 旱莲多生下湿地。折其茎。出汁黑色。所禀阴气纯而且浓。又化为汁。以合于 人身 而乌 之水 盛也 不利 而阴 血热则须发白。彼年逾壮而俱 取以凉血热乎。惟百味先至 六月。煎于日中者五。又合姜 其不止用火制者。凡火不能胜 上升。则须润而黑。六八以后。升令少。降令多。以 精血药以防之。染掠亦非上策。又乌须亦必因证用药 则犹剖腹而藏珠也。
鲤肠阴寒性冷。虽善凉血。不益脾胃。病患脾胃虚败。及易溏泻者。勿轻与服。不用姜 汁椒 〔修治〕 取汁用姜汁和剂日中煎熬。此千金法。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蒲公英内容:一名耩耨草。即黄花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 茎叶似苦苣。有细刺。断之有白汁。四时开黄花。如单菊而大。花罢飞絮中有子。落 \x苗\x 味甘微苦。气平寒。入足阳明。并入足厥阴少阴经。 化一切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治妇人乳痈。擦牙乌须发。壮筋骨。解食毒。散滞气。 此草属土。得水之冲气。当是入肝 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乳痈肿毒。并宜生啖之。(仲淳) 同 忍 贝 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谓为少阴本经君药。 还少丹 (越王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 更 香附末五钱。腌一宿。分作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六一泥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 武火 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
〔论〕 蒲公英味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缪氏谓甘平之剂。能补肝肾。
则入 者。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大青内容:处处有之。春生青紫茎。高二三尺。对节作叶。长三四寸。面青背淡。放花如蓼。亦似 芫 味甘而微苦咸。气大寒。 能解心胃热毒。主时行热毒头痛。身发寒热。及热毒痢。治 热毒 大 斑。
青也。
使自外 内彻外之 一斗。煮 之候也。
〔论〕 大青气寒味甘而微苦咸。濒湖应得之亲尝。不谬也。盖大热之气。非寒无以取 之。
能解 寒脾 〔修治〕 凡证宜用大青者。如无。即以大蓝叶代之。或真青黛亦可。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地肤子内容:田野间多有之。其根丛生。一干数十枝。攒簇直上。七月开小黄花。其子繁细 老。多取为扫帚。
气味苦甘寒。入足太阳经。 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强阴疗阴卵 疾。散疝 瘕。去热风头目。风热皮肤中热气。(作汤浴之) 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权)
诸病 阳之 气。
必 太 〔论〕 本经于地肤。首治膀胱热利小便。即继以补中益精气。其功用便可参。盖膀胱 为足 肾为 热而 而在 脏阴清 甄权故 浓以为 应得如是 于虚热 清而阳 \x地肤苗叶\x 味微甘而苦。气寒。 主利诸淋。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 小便不通。用 一大把。水煎服。盖无阴则阳无以化。是物益阴气。通小肠。亦东垣用知柏滋肾之意 人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贱物回生。功 〔修治〕 清热生用。如欲其起阴达阳。宜以火酒浸一日夜。饭上蒸透。晒干。以去寒 性。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马蔺花内容:即蠡草花。其子即蠡实。本草蠡实根叶皆用。而方书证治。惟及于花。故独悉之。
河东川谷。今陕西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汴尤多。就地丛生。一本二三十茎。高三 叶似薤而长浓。叶中抽茎。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而赤色有棱。根细 色。
\x花\x 味甘辛。气平温。 治皮肤寒热。胃中热。疗偏坠疝气。喉痹。杀虫。 方书治沙 疝。及小肠气。
附方 偏坠疝气不愈。马蔺花用萝白子同炒二两。川楝净肉用橘核同炒一两五钱。吴茱 萸酒 浸炒一两。木香二钱。不见火为末。每服一二钱。好酒调。空心服。 喉痹肿痛。取荔花皮 根合二分。及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渣。含之。细细咽汁瘥。沙石热淋。通神散。马蔺花七 枚烧。故笔头二七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