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沙蒺藜、苁蓉、鹿茸、山茱萸、北味。治男子精寒。同白茯、丹皮、泽泻、山茱萸、山药。
名六味 汤丸。治一切阴虚症。同人参、远志、麦冬、枣仁、柏仁、茯神、甘草。治心虚怔忡悸忘。
同黄 、川莲、黄柏、枣仁、五味、麦冬、圆肉、牡蛎。治盗汗不止。同麦冬、五味、牛膝 、杞子、车前、阿胶、天冬。治尿血。同麦冬、五味、牛膝。治下部无力。同砂仁。治胎动 下 血腰痛。同生姜。治产后中风。同醋炒黄 。治肠风不止。同肉桂、山药、山茱萸、丹皮、
泽 泻、白茯。名七味汤丸。治命门火衰。同肉桂、附子、山茱萸、白茯、丹皮、泽泻、山药丸。
名肾气丸。治命门虚寒。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天门冬】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 。延年不饥。(去心)
天门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寒凉之火味。入手少阴 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其主暴风湿偏痹者。燥者濡之。热者清之。着者润之也。盖风本阳邪。
风湿偏痹。发之以暴。暴病皆属于火也。骨属肾。肾属水。天冬气平益肺。肺金生水。故骨 髓强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三虫伏尸皆去 也。久服益肺。肺清则气充。故益气。气足则身轻。气治则延年。气满则不饥也。
制 方: 天冬同麦冬、五味煎膏。治消渴。同生地、人参。滋养阴血。同生地、麦冬丸。煎逍遥 散下 。治妇人骨蒸。同生地、麦冬、白芍、鳖甲、牛膝、杜仲、续断、童便。治吐血。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麦门冬】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
不老不饥。(去心)
麦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降味和。阴也。心腹者。肺脾之分。结气者。邪热之气结也。其主之者。麦冬甘平。平能 清热。甘缓散结也。中者阴也。伤中者阴伤也。甘平益阴。故主伤中。脾为胃行津液者也。
脾血不润。则不能为胃行津液。而伤饱之症生矣。味甘而润。滋养脾血。故主伤饱。脉者血 之府。胃与脾合。胃络脉绝者。脾血不统。脉络不与胃相接也。甘润养阴。所以续脉。脾主 肌肉。而禀气于胃。脾阴不润。则肌肉不长。而胃气上逆。肺亦能呼不能吸。而气短促矣。
麦冬味甘益脾。故主羸瘦。气平益肺。故主短气也。久服肺气充。所以身轻。脾血润。所以 不老不饥也。
制 方: 麦冬同川连。治消渴饮水。同甘草、粳米、大枣、竹叶。治劳气欲绝。同乌梅。治下利 口渴 。同人参、北味、杞子。治虚热病暑。同沙参、北味。治心肺虚热。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葳蕤】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 烂泪出。
葳蕤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和湿土之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降味和。阴也。甘平之品。则能清能润。故亦主心腹结气也。其主虚热者。甘能补虚。
平可清热也。湿毒腰痛。及茎中寒。目痛 烂泪出。皆太阳膀胱之病也。膀胱之经。起于目 内。其直者下项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膀胱本寒水之经。膀胱有湿毒。则湿 气走腰中而痛。走膀胱而茎中寒矣。于是膀胱湿火上炎于经络。目痛内 烂而泪自出也。其 主之者。膀胱之开合。皆由气化。葳蕤气平益肺。肺气降则小便通。湿行火降。而诸症平矣 。盖膀胱津液之府。肺乃津液之原。润其原。则膀胱之湿亦行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者如此 。
制 方: 葳蕤同黄 。治老人大便秘。同漆叶。治阴虚。兼令人有子。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牛膝】
内容:气平。味苦酸。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 。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牛膝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酸无毒。得地木火之味。入足厥阴肝 经、
手厥阴心包络。气味俱降。阴也。肺热叶焦。发为痿痹。牛膝苦平清肺。肺气清则通调水道 。寒湿下逐。营卫行而痿痹愈矣。湿热不攘。则大筋软短。而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矣。
牛膝苦酸。酸则舒筋。苦除湿热。所以主之也。逐血气者。苦平下泄。能逐气滞血凝也。伤 热火烂者。热汤伤。火伤疮也。苦平清热。酸能收。敛则止。而疮愈也。苦味伐生生之气。
酸滑伤厥阴之血。所以堕胎。久服则血脉流通无滞。所以轻身而耐老也。
制 方: 牛膝同生地。治下元虚。专用五两酒煎。治女人阴痛。同当归、生地。下死胎。用三两 同鳖 甲三钱。治疟在阴分久不愈。胃虚加人参一两。陈皮去白五钱。同青蒿、生地、麦冬、杞 子。治血虚发热。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续断】
内容:气微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