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986页

苦、酸,寒,阳中之阴也。入阳明经。
之才曰∶松脂为之使。恶雷丸、 菌。
时珍曰∶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曰∶忌盐,及妊妇勿服,能消胎气。
【主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本 经》)。伤寒温疫,头痛寒热,诸毒瓦斯。令人骏健 热,散风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作水,疗时疾,热如火,烦闷,毒入心中,狂言妄语(《药 性》)。治 主风毒攻心, 热闷,拥毒赤痢,小儿麸豆,风热惊痫(《
恶心痛,饮食中毒,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中风失音,皆瘥。以水磨服,治小儿 惊热。山犀、水犀,功用相同(孟诜)。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畜血,发狂谵 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时珍)。
【发明】时珍曰∶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 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
及惊狂斑痘之证。《抱朴子》云∶犀食百草之毒,及众木之棘,所以能解毒。凡蛊毒之乡,
有饮食,以此角搅之,有毒则生白沫涌起,无毒则否。以之煮毒药,则无复毒势也。《北户 录》云∶凡中毒箭,以犀角刺疮中,立愈。由犀食百毒棘刺也。昔温峤过武昌牛渚矶,下多 怪物。峤然犀角照之,而水族见形。《淮南万毕术》云∶犀角 辟邪不惑,于此益可见矣。
【附方】旧六,新七。
钱。(《总录》)
中忤中恶鬼气∶其证或暮夜登厕,或出郊外,蓦然倒地,厥冷握拳,口鼻出清血,须臾 不救,似乎尸厥,但腹不鸣,心腹暖尔。勿移动,令人围绕,烧火打鼓,或烧苏合香、安息 香、麝香之类,候醒乃移动。用犀角五钱,麝香、朱砂各二钱五分,为末。每水调二钱服,
即效。(华佗方)
卧忽不寤∶若以火照之则杀人。但唾其面,痛啮其踵及大趾甲际,即活 即令不魇。(《肘后》)
小儿惊痫不知人,嚼舌仰目者∶犀角浓磨水服之,立效。为末亦可。(《广利方》)
痘疮稠密∶不拘大人小儿。生犀,于涩器中,新汲水磨浓汁,冷冻饮料服之。(《钱氏小儿 方》)
消毒解热∶生犀角尖,磨浓汁,频饮之。(同上)
服药过剂∶犀角烧末,水服方寸匕。(《外台》)
中毒烦困∶方同上。
食雉中毒∶吐下不止。用生犀角末方寸匕,新汲水调服,即瘥。(《圣惠方》)
蠼 尿疮∶状如茱萸,中央白脓,恶寒壮热。磨犀角汁涂之。(《千金方》)
瘭疽毒疮∶喜着十指,状如代指,根深至肌,能坏筋骨,毒瓦斯入脏杀人。宜烧铁烙之,
或灸百壮,日饮犀角汁取瘥。(《千金方》)
山岚瘴气∶犀角磨水服之,良。(《集简方》)
下痢鲜血∶犀角、地榆、生地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 五合,去滓温服。(《圣惠方》)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篇名>牛内容:(毛、俚、来三音。《纲目》
【释名】毛犀(《广志》)、猫牛(《汉书注》)
梦录》) 牛(音抽)。
时珍曰∶ 者髦也,其髦可为旌旄也。其体多长毛,而身角如犀,故曰毛犀。《汲 书》作 牛,颜师古作猫牛,《尔雅》作 牛,音皆相近也。《山海经》
牛,因角理如竹也。或云竹即 也。状如犀而角 【集解】时珍曰∶ 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 牛, 小而 大,有重千斤者。其尾名曰 ,亦可为旌 荆山多 牛。郭璞注云∶ 牛之 甚长而黄黑相间,制弓极劲。彼 角之花斑,皆类山犀,
而之毛尾胜 【附录】 牛(音危) 又名夔牛。如牛而大,肉重数千斤,出 \x 牛\x 《广志》云∶出日南及浔州大宾县。色青黄,与蛇同穴。性嗜盐,人裹手 涂盐取之。其角如玉,可为器。
\x海牛\x 《齐地志》云∶出登州海岛中。形似牛,鼍脚 毛。其皮甚软,可供百用。
脂可燃灯。《寰宇志》名潜牛,《广志》名 牛。
\x月支牛\x 《玄中记》云∶出西胡及大月氏国。今日割取肉,明日其创即复合也。
\x山牛\x 状如牛,而角有枝,如鹿茸。
\x角\x 【气味】酸、咸,凉,无毒。
【主治】惊痫热毒,诸血病(时珍)。
\x黄\x 【气味】原缺。
【主治】惊痫癫狂。
【发明】时珍曰∶ 牛亦有黄,彼人以乱牛黄,但坚而不香,云功用亦相近也。其角亦 可乱犀,但无粟纹,苏颂《图经》误以为牯犀角者是也。亦可用,而功不及犀,《昨梦录》、
《格古论》说之详矣。
<目录>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篇名>牛内容:(音毛。《纲目》)
【释名】 牛(音鬣。《尔雅》)、 牛 时珍曰∶ 与旄同。或作毛。《后汉书》云∶冉KT 夷出 牛,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