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物之性理万殊,人之用舍宜慎,盖不但多识其名而已也。于是集诸兽之可供膳食、药物、
服器者为兽类,凡八十六种,分为五类∶曰畜,曰兽,曰鼠,曰寓(《尔雅》释兽有鼠属、
寓属。邢 注曰∶猴类渐肖于人,寄寓山林,故曰寓属),曰怪(旧本兽部三品,共五十八 种。今并入五种,移一种入鳞部,一种入禽部,自虫部移入三种)。《神农本草经》一十五种 (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一十一种(梁陶弘景注) 唐本草八种(唐苏恭) 《本草 拾遗》一十六种(唐陈藏器) 《炮炙论》一种(刘宋雷 ) 《蜀本草》一种(蜀韩保升)
《开宝本草》四种(宋马志) 《嘉 本草》一种(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一种(宋苏 颂) 《证类本草》一种(宋唐慎微) 《本草衍义》一种(宋寇宗 ) 《日用本草》一 种(元吴瑞) 《食物本草》一种(明汪颖)
二十三种(明李时珍)
【附注】魏李当之《药录》 《吴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齐徐之才《药对》 唐 甄权《药性》 孙思邈《千金》 唐李 《海药》 杨损之《删繁》 萧炳《四声》 唐孟 诜《
王好古《汤液》 元朱震亨《补遗》 明汪机《会编》 王纶《集要》 陈嘉谟《蒙诠》
<目录>兽部第五十卷<篇名>兽之一内容:(畜类二十八种)
<目录>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篇名>豕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猪(《本经》)、豚(同上)、 (音加)、彘(音滞)、 (音坟)。
时珍曰∶按许氏《说文》云∶豕字象毛足而后有尾形。林氏《小说》云∶豕食不洁,故 谓之豕。坎为豕,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牡曰 ,曰牙;牝曰彘,曰 (音巴),曰KT (音 娄)。牡去势曰 。四蹄白曰 。猪高五尺曰 (音厄)。豕之子,曰猪,曰豚,曰 (音斛)。
一子曰特,二子曰师,三子曰 ,末子曰么。生三月曰 ,六月曰 。何承天纂文云∶梁州 曰 颂曰∶按∶扬雄《方言》曰∶燕朝鲜之间谓猪为 ,关东西谓之彘,或曰豕,南楚曰 ,
吴扬之间曰猪子,其实一种也。《礼记》谓之刚鬣,崔豹《古今注》谓之参军。
【集解】颂曰∶凡猪骨细,少筋多膏,大者有重百余斤。食物至寡,故人畜养之,甚易 生息。时珍曰;猪天下畜之,而各有不同。生青兖徐淮者耳大,生燕冀者皮浓,生梁雍者足 短,生辽东者头白,生豫州者 短,生江南者耳小(谓之江猪),生岭南者白而极肥。猪孕 四 月而生,在畜属水,在卦属坎,在禽应室星。
\x 猪肉\x 【气味】酸,冷,无毒。 凡猪肉∶苦,微寒,有小毒。
江猪肉∶酸,平,有小毒。 豚肉∶辛,平,有小毒。
《别录》曰∶ 猪肉治狂病。凡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病患金疮 者尤甚。
思邈曰∶凡猪肉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鼎曰∶ 江猪多食,令人体重;作脯,少有腥气。
诜曰∶久食杀药,动风发疾。伤寒疟痢痰痼痔漏诸疾,食之必再发。
时珍曰∶北猪味薄,煮之汁清;南猪味浓,煮之汁浓,毒尤甚。入药用纯黑 猪。凡白 猪、花猪、 猪、牝猪、病猪;黄膘猪、米猪,并不可食。黄膘煮之汁黄,米猪肉中有米。
《说文》“豕食于星下则生息米”,《周礼》“豕盲视而交睫者星”,皆指此也。反乌梅、桔梗、
黄连、胡黄连(犯之令人泻利)及苍耳(令人动风)。合生姜食,生面 发风;合荞麦食,
落毛 发,患风病;合葵菜食,少气;合百花菜、吴茱萸食,发痔疾;合胡荽食,烂人脐;合牛肉 食,生虫;合羊肝、鸡子、鲫鱼、豆黄食,滞气;合龟、鳖肉食,伤人。凡煮猪肉,得皂荚 子、桑白皮、高良姜、黄蜡,不发风气;得旧篱篾,易熟也。
【主治】疗狂病久不愈(《别录》)。压丹石,解热毒,
补肾气虚竭(《千金》)。疗水银风,并中土坑恶气(《日华》)。
【发明】时珍曰∶按钱乙治小儿疳病麝香丸,以猪胆和丸,猪肝汤服。疳渴者,以猪肉 汤或 弘景曰∶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
震亨曰∶猪肉补气,世俗以为补阴误矣,惟补阳尔。今之虚损者,不在阳而在阴。以肉 补阴,是以火济水。盖肉性入胃便作湿热,热生痰,痰生则气不降而诸证作矣。谚云∶猪不 姜,食之发大风,中年气血衰,面发黑 也。
韩 曰∶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人习之化也。
【附方】旧五,新十五。
噤口痢疾∶腊肉脯,煨熟食之,妙。(李楼《奇方》)
小儿刮肠痢疾,噤口闭目至重者∶精猪肉一两,薄切炙香,以腻粉末半钱,铺上令食,
或置鼻头闻香,自然要食也。(《活幼口议》)
上气咳嗽烦满气喘∶用猪肉切作 子,猪脂煎熟食之。(《心镜》)
浮肿胀满不食心闷∶用猪脊肉一双,切作生以蒜、薤食之。(《心镜》)
身肿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