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849页


时珍曰∶衣鱼,其蠹衣帛书画,始则黄色,老则有白粉,碎之如银,可打纸笺。按段 成式言∶何讽于书中得一发长四寸,卷之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一方士云∶此名脉望,
乃衣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天,可以坠星,求丹。又异于吞鱼致仙之说。大抵谬 妄,宜辩正之。
【气味】咸,温,无毒。甄权曰∶有毒。
大明曰∶畏芸草、莽草、莴苣。
【主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本经》)。疗淋涂疮,灭 瘢堕 (苏 (时 珍 【发明】时珍曰∶衣鱼乃太阳经药,故所主中风项强,惊痫天吊,目翳口 ,淋闭,皆 手、
明帝病笃,敕台省求白鱼为药。此乃神农药,古方盛用,而今人罕知也。
【附方】旧五,新七。
小儿胎寒,腹痛汗出∶用衣中白鱼二七枚,绢包,于儿腹上回转摩之,以愈为度。(《圣 惠 小儿撮口∶壁鱼儿研末。每以少许涂乳,令儿吮之。(《圣惠》)。
小儿客忤,项强欲死∶衣鱼十枚,研敷乳上,吮之入咽,立愈。或以二枚涂母手中,掩 儿脐,得吐下愈,外仍以摩儿顶及项强处。《食医心镜》。
小儿天吊,目睛上视∶并口手掣动用壁鱼儿干者十个,湿者五个,用乳汁和研,灌之。
(《圣惠方》)
小儿痫疾∶白鱼酒∶用衣中白鱼七枚,竹茹一握,酒一升,煎二合,温服之。(《外台》)
偏风口 ∶取白鱼摩耳下,左 摩右,右 摩左,正乃已。(《孙真人》)。
小儿重舌∶衣鱼烧灰,敷舌上。(《千金翼》)
目中浮翳∶书中白鱼末,注少许于翳上,日二。(《外台》)
沙尘入目不出者∶杵白鱼,以乳汁和,滴目中,即出。或为末,点之。(《千金》)
小便不通∶滑石白鱼散∶用白鱼、滑石、乱发(烧)等分,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
(《金匮要略》)
小便转胞不出∶纳衣鱼一枚于茎中。(《千金方》)
妇人尿血∶衣中白鱼三十枚,纳入阴中。(《子母秘录》)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鼠妇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鼠负(弘景)、负蟠(音烦。《尔雅》)
录》)、 (伊芳威。《本经》)、湿生虫(《图经》)、地鸡(《纲目》)、
弘景曰∶鼠妇,《尔雅》作鼠负,言鼠多在坎中,背粘负之,故曰鼠负。今作妇字,殊 似乖理。
韩保升曰∶多在瓮器底及土坎中,常惹着鼠背,故名。俗亦谓之鼠粘,犹 耳名羊 也。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鼠负,食之令人善淫,故有妇名。又名鼠姑,犹鼠妇也 。鼠粘,犹鼠负也。然则妇、负二义俱通矣。因湿化生,故俗名湿生虫。曰地鸡、地虱者,
象形。
【集解】《别录》曰∶鼠妇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采。
颂曰∶今处处有之,多在下湿处、瓮器底及土坎中。《诗》云∶ 人则生故也。
宗 曰∶湿生虫多足,大者长三四分,其色如蚓,背有横纹蹙起,用处绝少。
时珍曰∶形似衣鱼稍大,灰色。
【气味】酸,温,无毒。大明曰∶有毒。
【主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 寒热,利水道《本经》。堕胎(《日华 》)。治久疟寒热,风虫牙齿疼痛,小儿撮口惊风,鹅口疮,痘疮倒靥,解射工毒、蜘蛛毒,
蚰蜒入耳(时珍)。
【发明】颂曰∶张仲景治久疟,大鳖甲丸中用之,以其主寒热也。
时珍曰∶古方治惊、疟、血病多用之,盖厥阴经药也。《太平御览》载葛洪治疟方∶用 鼠 寒热,用鼠妇四枚,糖裹为丸,水下便断。又用 日汤服二丸,将发时再服二丸便止。又蜘蛛毒人成疮,取此虫食其丝即愈。详蜘蛛下。
【附方】旧一,新八。
产妇尿秘∶鼠妇七枚熬,研末,酒服。(《千金翼》)
撮口脐风∶《圣惠》∶用鼠妇虫杵,绞汁少许,灌之。《陈氏》∶生杵鼠妇及雀瓮汁服之。
鹅口白疮∶地鸡研水涂之,即愈。(《寿域方》)
风虫牙痛∶湿生虫一枚,绵裹咬之。勿令人知。(《圣惠》)
风牙疼痛∶湿生虫、巴豆仁、胡椒各一枚,研匀,饭丸绿豆大。绵裹一丸咬之,良久涎 出吐去,效不可言。(《经效济世方》)
痘疮倒 ∶湿生虫为末,酒服一字,即起。(《痘疹论》)
蚰蜒入耳∶湿生虫,研烂,涂耳边自出。或摊纸上作捻,安入耳中亦出。(《卫生宝鉴》)
射工溪毒∶鼠妇、豆豉各七合、巴豆(去心)三枚,脂和,涂之。(《肘后》)
【附录】丹戬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辛,有毒。主心腹积血。生蜀郡。状如鼠 负,
青股赤头。七月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虫内容:(音蔗。《本经》中品)
【释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
蚵虫(《纲目 弘景曰∶形扁扁如鳖,故名士鳖。
宗 曰∶今人呼为簸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