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843页

而米粉皆 化成蛹,如蛴螬状。取蛹作汁,和粳粉蒸成乳食,味甚甘美也。此亦蛴螬之类,出自人为者。
《淮 服食用此代蛴螬,更觉有功无毒。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虚羸,益胃气,温中明目(时珍)。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木蠹虫内容:(《拾遗》)
【释名】蝎(音曷)。蝤蛴(音囚齐)。
时珍曰∶蠹,古又作 ,食木虫也 璞云∶凡木中 虫,通名为蝎。但所居各异耳。
【集解】藏器曰∶木蠹一如蛴螬,节长足短,生腐木中,穿木如锥刀,至春雨化为天牛。
苏恭以为蛴螬,深误矣。详蛴螬下。
时珍曰∶似蚕而在木中食木者,为蝎;似蚕而在树上食叶者,为 ;
尾相就,屈而后伸者,为尺蠖;似尺蠖而青小者,为螟蛉。三虫皆不能穴木,至夏俱羽化为 蛾。惟穴木之蠹,宜入药用。
【气味】辛,平,有小毒。
【主治】血瘀劳损,月闭不调,腰脊痛,有损血,及心腹间疾(藏 【发明】时珍曰∶各木性味,良毒不同。而蠹亦随所居、所食而异,未可一概用也。古 方用蠹,多取桑、柳、构木者,亦各有义焉。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桑蠹虫内容:(《别录》)
【校正】自有名未用移入此。
【释名】桑蝎(音曷)。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心暴痛,金疮肉生不足(《别录》)。胸下坚满 治眼得效(《蜀本》)。
漏 【附方】新二。
崩中漏下赤白∶用桑蝎烧灰,温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
堕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虫,烧末。酒服方寸匕,日二。虫屎亦可。(《普济方》)
\x粪\x 【主治】肠风下血,妇人崩中产痢,小儿惊风胎癣,咽喉骨鲠(时珍)。
【附方】新四。
肠风下血∶枯桑树下虫矢,烧存性,酒服一钱。(《圣惠》)
产后下痢,日五十行∶用桑木里蠹虫粪,炒黄,急以水沃之,稀稠得所,服之,以瘥为 度。此独孤讷祭酒方也。(《
小儿胎癣∶小儿头生疮,手爬处即延生,谓之胎癣。先以葱盐汤洗净,用桑木蛀屑,烧 存性,入轻粉等分,油和敷之。(《圣惠》)
咽喉骨鲠∶桑木上虫粪,米醋煎呷。(《永类钤方》)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柳蠹虫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柳蠹生柳木中甚多,内外洁白,至春夏化为天牛。
诸家注蛴螬多取之,亦误矣。
【气味】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瘀血,腰脊沥血痛,心腹血痛,风疹风毒,目中肤翳,功同桑蠹 \x粪\x 【主治】肠风下血,产后下痢,口疮耳肿,齿龈风毒 【附方】新三。
口疮风疳∶小儿病此,用柳木蛀虫矢,烧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搽之。杂木亦可。(《幼 幼新书》)
齿龈风肿∶用柳蠹末半合,赤小豆(炒)、黑豆(炒)各一合,柳枝一握,地骨皮一两。
每用三钱,煎水热漱。(《御药院方》)
耳肿风毒,肿起出血∶取柳虫粪化水,取清汁,调白矾末少许,滴之。(《肘后》)。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桃蠹虫内容:(《日华》)
【校正】《本经》原附桃核仁下,今分入此。
【集解】《别录》曰∶食桃树虫也。
藏器曰∶桑蠹去气,桃蠹辟鬼,皆随所出而各有功也。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杀鬼,邪恶不祥(《本经》)。食之肥人,悦 \x粪\x 【主治】辟温疫,令不相染。为末,水服方寸匕(《伤寒类要》)。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桂蠹虫内容:(《纲目》)
【集解】藏器曰∶此桂树中虫,辛美可啖。
时珍曰∶按∶《汉书·南奥王传》∶南越尉佗献桂蠹一器。又《大业拾遗录》云∶隋时始 安献桂蠹四瓶,以蜜渍之,紫色,辛香有味,啖之去痰饮之疾。则此物自汉、隋以来,用充 珍味矣。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去冷气(藏器)。除寒痰 \x粪\x 【主治】兽骨哽,煎醋漱咽(时珍)。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柘蠹虫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陶注詹糖云∶伪者以柘虫屎为之。此即柘蠹在木间食木之屎也。詹糖 烧之香,而此屎不香。既不相似,亦难为之。
\x屎\x 【主治】破血(藏器)。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枣蠹虫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此即蝤蛴之在枣树中者。
\x屎\x 【主治】 耳出脓水。研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竹蠹虫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竹蠹生诸竹中,状如小蚕。老则羽化为硬翅之蛾。
【气味】缺。
【主治】小儿蜡梨头疮。取慈竹内者,捣和牛溺涂之(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