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状。人 折漆以染絮物,其色正赤,谓之蚁漆赤絮。此即紫 也。血竭乃其树之脂膏,别见木部。
【气味】甘、咸,平,有小毒。大明曰∶无毒。
【主治】五脏邪气,金疮带下,破积血,生肌止痛,与骐 竭 疮疥,宜入膏用(李 【附方】新三。
齿缝出血∶紫矿、乳香、麝香 产后血晕,狂言失志∶用紫矿一两。为末。酒服二钱匕。(《徐氏家传方》)
经水不止,日渐黄瘦∶紫 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杨氏家藏方》)
<目录>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篇名>五倍子内容:(《开宝》)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文蛤(《开宝》)、百虫仓(《拾遗》),法酿过名百药煎。
时珍曰∶五倍当作五 ,见《山海经》。其形似海中文蛤,故亦 百药煎,隐名也。
【集解】志曰∶五倍子在处有之。其子色青,大者如拳,而内多虫。
颂曰∶以蜀中者为胜。生于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 黄。九月采子,曝干,染家用之。
时珍曰∶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 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 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详见果部盐麸子下)。此木生丛林处者,
五 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 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则细黄,缀于 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 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 药用,木性殊也。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五 面鼻疳疮(《开宝》)。肠虚泄痢,为末,熟汤服之 药(《日华》)。口 吐 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时珍)。
【发明】震亨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
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
时珍曰∶盐麸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治喉痹 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 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
【附方】旧二,新七十二。
虚劳遗浊∶玉锁丹∶治肾经虚损,心气不足,思虑太过,真阳不固,漩有余沥,小便白 浊如膏,梦中频遗,骨节拘痛,面黧肌瘦,盗汗虚烦,食减乏力。此方性温不热,极有神效。
用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 下,日三服。(《和剂 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饼,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 茶水,甚妙。(《集灵》)
自汗盗汗∶常出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 也。(同上)
心疼腹痛∶五倍子生研末。每服一钱,铁杓内炒,起烟黑色者为度。以好酒一钟,倾入 杓内,服之立止。(邵真人《经验方》)
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危氏《得效》)
小儿呕吐不定∶用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湿纸裹,煨过),同研为末。每 服半钱,米泔调下,立瘥。(《经验后方》)
小儿夜啼∶五倍子末,津调,填于脐内。(杨起《简便方》)
暑月水泄∶五倍子末,饭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荷叶煎水下,即时见效。(余居士《选 奇方》)
热泻下痢∶五倍子一两,枯矾五钱,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邓 笔峰《杂兴方》)
泻痢不止∶五倍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集灵》∶用五倍子末,每 服一钱。
滑痢不止∶用五倍子醋炒七次,为末。米汤送下。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仓米(炒)一升,白丁香、细辛、木香各三钱,花椒五 钱。为末。每服一钱,蜜汤下,日二服。忌生冷、鱼肉。(《集灵方》)
赤痢不止∶文蛤炒研末,水浸乌梅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乌梅汤下。
肠风下血∶五倍子、白矾各半两。为末,顺流水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忌酒。
(《本事方》)
脏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为末,大鲫鱼一枚,去肠胃鳞腮,填药令满,入瓶 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王 《百一选方》)
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五倍子末,艾汤服一钱。(《全幼心鉴》)
肠风脏毒∶下血不止。五倍子半生半烧,为末,陈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食前粥饮送下,日三服。(
酒痢肠风下血∶见百药煎。
二十丸。(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