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621页

其毒,
以姜汁解之。
藏器曰∶紫莴苣有毒,入烧炼药用。
《丹房镜源》曰∶莴苣用硫黄种,结砂子,制朱砂。又曰∶紫色莴苣和土作器,火 如 铜也。
【主治】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功同白苣(藏器)。
利气,坚筋骨,去口气,白齿牙,明眼目(宁原)。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时 珍)。
【附方】旧一,新五。
乳汁不通∶莴苣菜煎酒服。(《海上方》)。
小便不通∶莴苣菜,捣敷脐上即通。(《卫生易简方》)。
小便尿血∶同上方,甚效。(杨氏方)。
沙虱水毒∶莴苣菜捣汁涂之,良。(《肘后方》)。
蚰蜒入耳∶莴苣叶(干者)一分,雄黄一分,为末,糊丸枣核大。蘸生油塞耳中,引出。
(《圣惠方》)。
百虫入耳∶莴苣捣汁滴入,自出也。(《圣济总录》)。
\x子\x 入药炒用。
【主治】下乳汁,通小便,治阴肿、痔漏下血、伤损作痛(时珍)。
【附方】旧一,新六。
乳汁不行∶莴苣子三十枚,研细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 半合,煮粥频食之。
小便不通∶莴苣子捣饼,贴脐中,即通。(《海上仙方》)。
肾黄如金∶莴苣子一合。细研。水一盏,煎五分服。(《外台秘要》)。
阴囊 肿∶莴苣子一合捣末,水一盏,煎五沸,温服。
闪损腰痛,趁痛丸∶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 各半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下。(《玉机微义》)。
髭发不生,疖疮疤上不生髭发∶先以竹刀刮损,以莴苣子拗猢狲姜末,频擦之。(《摘 玄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篇名>水苦内容:(宋《图经》)
【校正】自外类移入此。
【释名】谢婆菜(《图经》)、半边山。
【集解】颂曰∶水苦 生宜州溪涧侧。叶似苦 ,浓而光泽。根似白术而软。二、八、
九月采其根食之。
\x根\x 【气味】微苦、辛,寒,无毒。
【主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及项上风 ,以酒磨服(苏颂)。
<目录>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篇名>翻白草内容:(《救荒》)
【释名】鸡腿根(《救荒》)、天藕(《野菜谱》)。
时珍曰∶翻白,以叶之形名;鸡腿、天藕,以根之味名也。楚人谓之湖鸡腿,淮人谓之 天藕。
【集解】周定王曰∶翻白草高七、八寸。叶硬而浓,有锯齿,背白,似地榆而细长。开 黄花。根如指大,长三寸许,皮赤肉白,两头尖峭。生食、煮熟皆宜。
时珍曰∶鸡腿儿生近泽田地,高不盈尺。春生弱茎,一茎三叶,尖长而浓,有皱纹锯齿 ,面青背白。四月开小黄花。结子如胡荽子,中有细子。其根状如小白术头,剥去赤皮,其 内白色如鸡肉,食之有粉。小儿生食之,荒年人掘以和饭食。
\x根\x 【气味】甘、微苦,平,无毒。
【主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时珍)。
【附方】新七。
崩中下血∶用湖鸡腿根一两捣碎,酒二盏,煎一盏服。(《濒湖集简 方》)。
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 咀,水二钟,煎一钟 ,空心服。
疟疾寒热∶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之。
无名肿毒∶方同上。
丁毒初起,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科,酒煎服,出汗即愈。
浑身疥癞∶端午日午时采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
疮溃烂∶端午日午时采翻白草,洗收。每用一握,煎汤盆盛,围住熏洗,效。(刘松 石《保寿堂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篇名>仙人杖草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藏器曰∶仙人杖生剑南平泽。叶似苦苣,丛生。陈子昂《观玉篇·序》云∶予 从补阙乔公北征,夏四月次于张掖。河洲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予家世代服 食者,昔常饵之。因为乔公言其功,同族王仲烈甘心食之。人或谓乔公曰∶此白棘也。公乃 讥予。因作《观玉篇》焉。
颂曰∶仙人杖有三物同名∶一种是菜类,一种是枯死竹笋之色黑者,枸杞一名仙人杖是 也。此仙人杖乃作菜茹者,白棘木类,何因相似?或曰∶乔公所谓白棘乃枸棘,是枸杞之有 针者。《本经》枸棘无白棘之名,又其味苦,此菜味甘。乃知草木之类,多而难识,使人惑 疑似之言,以真为伪,宜乎子昂论著之详也。
时珍曰∶别有仙人草,生阶除间,高二、三寸。又有仙人掌草,生于石壁上。皆与此名 同物异,不可不审。并见石草类。
【气味】甘,小温,无毒。
【主治】作茹食,去痰癖,除风冷(大明)。久服 长生,坚筋骨,令人不老(藏器)。
<目录>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篇名>蒲公英内容:(《唐本草》)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