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和竹沥煮作粥食,极美(《开宝》)。寇曰∶服石人研此
水煮,加蜜作汤饮,甚宜)。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颂)。治泻痢,润燥(时珍)
【附方】旧一,新一。
反胃吐食∶罂粟粥∶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大钱,生山芋五寸(细切,研)。三物
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姜汁及盐花少许,和匀分服。不计早晚,亦不妨别服汤丸。
(《
泄痢赤白∶罂粟子(炒)、罂粟壳(炙)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
下。有人经验。(《百一选方》)。
\x壳\x
【修治】时珍曰∶凡用以水洗润,去蒂及筋膜,取外薄皮,阴干细切,以米醋拌炒入药。
亦有蜜炒、蜜炙者。
【气味】酸、涩,微寒,无毒。
时珍曰∶得醋、乌梅、橘皮良。
【主治】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时珍)。
【发明】杲曰∶收敛固气。能入肾,故治骨病尤宜。
震亨曰∶今人虚劳咳嗽,多用粟壳止劫;及湿热泄痢者,用之止涩。其治病之功虽急,
杀人如剑,宜深戒之。又曰∶治嗽多用粟壳,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后药也。治痢
亦同。凡痢须先散邪行滞,岂可遽投粟壳、龙骨之药,以闭塞肠胃。邪气得补而愈甚,所以
变症作而淹延不已也。
时珍曰∶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泄泻下痢既久,则气散不固,而肠滑肛脱。咳嗽
诸痛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按∶杨氏《直指方》
云∶粟壳治痢,人皆薄之,固矣。然下痢日久,腹中无积痛,当止涩者,岂容不涩?不有此
剂,何以对治乎?但要有辅佐耳。又王硕《易简方》云∶粟壳治痢如神。但性紧涩,多令呕
逆,故人畏而不敢服。若用醋制,加以乌梅,则用得法矣。或同四君子药,尤不致闭胃妨食
而获奇功也。
【附方】新八。
热痢便血∶粟壳(醋炙)一两,陈皮半两,为末。每服三钱,乌梅汤下。(《普济方》)。
久痢不止∶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
温服。又方∶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并为末,蜜
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集要》百中散∶用粟壳(蜜炙)、浓朴(姜制),各四两,
为细末
小儿下痢∶神仙救苦散∶治小儿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用罂粟壳半两(醋炒为末,
再以铜器炒过),槟榔半两(炒赤,研末),各收。每用等分,赤痢蜜汤服,白痢沙糖汤下。
忌口味。(《全幼心鉴》)。
水泄不止∶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经验》)。
久嗽不止,谷气素壮人用之即效∶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服五分,蜜汤下。(危氏方)。
久咳虚嗽∶贾同知百劳散∶治咳嗽多年,自汗。用罂粟壳二两半(去蒂膜,醋炒取一两),
乌梅半两,焙为末。每服二钱,卧时白汤下。(《宣明方》)。
\x嫩苗\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作蔬食,除热润燥,开胃浓肠(时珍)。



<目录>谷部第二十三卷\谷之二

<篇名>阿芙蓉

内容:(《纲目》)
【释名】阿片。
时珍曰∶俗作鸦片,名义未详。或云∶阿,方音称我也。以其花色似芙蓉而得此名。
【集解】时珍曰∶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罂粟结青苞时,
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勿损里面硬皮,或三、五处,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
阴干用之。故今市者犹有苞片在内。王氏《医林集要》言是天方国种红罂粟花,不令水淹头,
七、八月花谢后,刺青皮取之者。案∶此花五月实枯,安得七、八月后尚有青皮?或方土不
同乎?
【气味】酸,涩,温,微毒。
【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时珍)。
【发明】时珍曰∶俗人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皆方伎家之术耳。
【附方】新四。
久痢∶阿芙蓉小豆许,空心温水化下,日一服。忌葱、蒜、浆水。若渴,饮蜜水解之。

赤白痢下∶鸦片、木香、黄连、白术各一分,研末,饭丸小豆大。壮者一分,老幼半分,
空心米饮下。忌酸物、生冷、油腻、茶、酒、面,无不止者。口渴,略饮米汤。一方∶罂粟
花未开时,外有两片青叶包之,花开即落,收取为末。每米饮服一钱,神效。赤痢用红花
者;白痢用白花者。
一粒金丹∶真阿芙蓉一分,粳米饭捣作三丸。每服一丸,未效再进一丸,不可多服。忌
醋,令人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