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552页

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食鸭肉不消者,顿饮一盏,即消(时珍)。
【附方】旧一。
烦渴不止∶糯米泔任意饮之,即定。研汁亦可。(《外台》)
\x糯稻花\x 【主治】阴干,入揩牙、乌须方用(时珍)。
<目录>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篇名>稻穣内容:(即稻秆)
【气味】辛、甘,热,无毒。
【主治】黄病如金色,煮汁浸之;仍以谷芒炒黄为末,酒服(藏器)。烧灰,治坠扑伤 损 【发明】颂曰∶稻秆灰方,出刘禹锡《传信方》。云∶湖南李从事坠马扑伤损,用稻秆 烧灰,以新熟酒连糟入盐和,淋取汁,淋痛处,立瘥也。
时珍曰∶稻穣煮治作纸,嫩心取以为 ,皆大为民利。其纸不可贴疮,能烂肉。按∶《
江湖纪闻》云∶有人壁虱入耳,头痛不可忍,百药不效。用稻秆灰煎汁灌入,即死而出也。
【附方】旧一,新八。
消渴饮水∶取稻穣中心烧灰。每以汤浸一合,澄清饮之。(危氏)
喉痹肿痛∶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滚出痰,立愈。(《普济》)。
热病余毒,攻手足疼痛欲脱∶用稻穣灰,煮汁渍之。(《肘后方》)。
下血成痔∶稻 烧灰淋汁,热渍三、五度,瘥。(崔氏《纂要》)。
汤火伤疮∶用稻草灰,冷水淘七遍,带湿摊上,干即易。若疮湿者,焙干油敷,二、三 次 恶虫入耳∶香油合稻秆灰汁,滴入之。(《圣济总录》)。
噎食不下∶赤稻细梢,烧灰,滚汤一碗,隔绢淋汁三次,取汁,入丁香一枚,白豆蔻半 枚,米一盏,煮粥食,神效。(《摘玄妙方》)。
小便白浊∶糯稻草,煎浓汁,露一夜,服之。(同上)。
解砒石毒∶稻草烧灰,淋汁,调青黛三钱服。(《医方摘要》)。
谷颖(谷芒也。作稳,非)
【主治】黄病,为末酒服。(藏器)又解蛊毒,煎汁饮(《日 \x糯糠\x 【主治】齿黄,烧取白灰,旦旦擦之(时珍)。
<目录>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篇名>粳内容:(音庚。《别录》中品)
【释名】 (与粳同)。
时珍曰∶粳乃谷稻之总名也,有早、中、晚三收。诸本草独以晚稻为粳者,非矣。粘者 为糯,不粘者为粳。糯者懦也,粳者硬也。但入解热药,以晚粳为良尔。
【集解】弘景曰∶粳米,即今人常食之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犹同一 类也。可作廪米。
诜曰∶淮、泗之间最多。襄、洛土粳米,亦坚实而香。南方多收火稻,最补益人。诸处 虽多粳米,但充饥耳。
时珍曰∶粳有水、旱二稻。南方土下涂泥,多宜水稻。北方地平,惟泽土宜旱稻。西南 夷亦有烧山地为 田种旱稻者,谓之火米。古者惟下种成畦,故祭祀谓稻为嘉蔬,今人皆拔 秧栽插矣。其种近百,名各不同,俱随土地所宜也。其谷之光、芒、长、短、大、细,百不 同也。其米之赤、白、紫、乌、坚、松、香、否,不同也。其性之温、凉、寒、热,亦因土 产形色而异也。真腊有水稻,高丈许,随水而长。南方有一岁再熟之稻。苏颂之香粳,长白 如玉,可充御贡。皆粳之稍异者也。
\x粳米\x 【气味】甘、苦,平,无毒。
思邈曰∶生者寒,燔者热。
时珍曰∶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凡人嗜生米,
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
颖曰∶新米乍食,动风气。陈者下气,病患尤宜。
诜曰∶常食干粳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同马肉食,发痼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 卒心痛,急烧仓米灰和蜜浆服之,不尔即死。
【主治】益气,止烦止渴止泄(《别录》)。温中,和胃气,长肌肉(《蜀本》)。补中,
壮筋骨,益肠胃(《日华》)。煮汁,主心痛,止渴,断热毒下痢(孟诜)。合芡实作粥食,益 精强志,聪耳明目(好古)。通血脉,和五脏,好颜色(时珍。出《养生集要》)。常食干粳 饭 【发明】诜曰∶粳米赤者粒大而香,水渍之有味益人。大抵新熟者动气,经再年者亦 发病。惟江南人多收火稻贮仓,烧去毛,至春舂米食之,即不发病宜人,温中益气,补下元 也。
宗 曰∶粳以白晚米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 则复不益脾,过熟乃佳。
颖曰∶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为第一。各处所产,种类甚多,气味不能无少异,
而亦不大相远也。天生五谷,所以养人,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惟此谷得天地中和之气,
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入药之功在所略尔。
好古曰∶《本草》言粳米益脾胃,而张仲景白虎汤用之入肺。以味甘为阳明之经,色白 为西方之象,而气寒入手太阴也。少阴证桃花汤,用之以补正气。竹叶石膏汤,用之以益不 足。
时珍曰∶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 粳。
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