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519页

性滑,发冷气,令人下焦寒,伤阳道。禁蜜食,发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
【主治】心胸中浮热风气,滋人齿(孟诜)。煮食,止渴及小儿水痢(藏器)。
\x菰根\x 【气味】甘,大寒,无毒。
颂曰∶菰根亦如芦根,冷利更甚。
【主治】肠胃痼热,消渴,止小便利。捣汁饮之(《别录》)。烧灰,和鸡子白,涂火烧 疮(藏器)。
【附方】旧二。
小儿风疮∶久不愈者。用菰蒋节烧研,敷之。(《子母秘录》)。
毒蛇伤啮∶菰蒋草根烧灰,敷之。(《广济方》)。
\x叶\x 【主治】利五脏(大明)。
\x菰米\x 见谷部。
<目录>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三种)
<篇名>苦草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生湖泽中,长二、三尺,状如茅、蒲之类。
【气味】(缺)
【主治】妇人白带,煎汤服。又主好嗜干茶不已,面黄无力,为末,和炒脂麻不时干 嚼之(时珍)。
<目录>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三种)
<篇名>水萍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水花《本经》、水白《别录》、水苏《别录》、水廉《吴普》。
【集解】《别录》曰∶水萍生雷泽池泽。三月采,曝干。
弘景曰∶此是水中大萍,非今浮萍子。《药录》云∶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沟渠所生者。
楚王渡江所得,乃斯实也。
藏器曰∶水萍有三种。大者曰苹,叶圆,阔寸许。小萍子是沟渠间者。《本经》云水萍,
应是小者。
颂曰∶《尔雅》云∶萍, 。其大者苹。苏恭言有三种∶大者曰苹,中者曰荇,小者即 水上浮萍。今医家鲜用大苹,惟用浮萍。
时珍曰∶本草所用水萍,乃小浮萍,非大苹也。陶、苏俱以大苹注之,误矣。萍之与苹,
音虽相近,字却不同,形亦迥别,今厘正之,互见苹下。浮萍处处池泽止水中甚多,季春始 生。或云杨花所化。一叶经宿即生数叶。叶下有微须,即其根也。一种背面皆绿者。一种面 青背紫赤若血者,谓之紫萍,入药为良,七月采之。《淮南万毕术》云∶老血化为紫萍。恐 自有此种,不尽然也。《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者,乃蒿属。陆佃指为此萍 【修治】时珍曰∶紫背浮萍,七月采之,拣净,以竹筛摊晒,下置水一盆映之,即易干 也。
【气味】辛,寒,无毒。《别录》曰∶酸。
【主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久服轻身(《本经》)下气。以沐 浴,生毛发(《别录》)。治热毒、风热、热狂, 肿毒、汤火伤、风疹(大明)。捣汁服,主 水肿,利小便。为末,酒服方寸匕,治人中毒。为膏,敷面 (藏器)。主风湿麻痹,香港脚,
打扑伤损,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癜风丹毒(时珍)。
【发明】震亨曰∶浮萍发汗,胜于麻黄。
颂曰∶俗医用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甚有功。其方用浮萍一两(四月十五日采之),
麻 黄(去根节)、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四物捣细筛。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
生 姜半分,煎至六分,和滓热服,汗出乃瘥。又治恶疾疠疮遍身者,浓煮汁渍浴半日,多效,
此方甚奇古也。
时珍曰∶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也。世传宋时东京开河,掘 得石碑,梵书大篆一诗,无能晓者。真人林灵素逐字辨译,乃是治中风方,名去风丹也。《诗》
云∶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神仙一味去沉 ,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 汗。其法∶以紫色浮萍晒干为细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粒,以豆淋酒化下。治左瘫右 痪,三十六种风,偏正头风,口眼 斜,大风癞风,一切无名风及香港脚,并打扑伤折,及胎 孕有伤。服过百粒,即为全人。此方,后人易名紫萍一粒丹。
【附方】旧七,新十八。
夹惊伤寒∶紫背浮萍一钱,犀角屑半钱,钓藤钩三七个,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
连 消渴饮水∶日至一石者。浮萍捣汁服之。又方∶用干浮萍、栝蒌根等分,为末,人乳汁 和丸梧子大。空腹饮服二十丸。三年者,数日愈。(《千金方》)。
小便不利,膀胱水气流滞。浮萍日干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翼》)。
水气洪肿∶小便不利。浮萍日干为末。每服方寸匕,白汤下,日二服。(《圣惠方》)。
霍乱心烦∶芦根(炙)一两半,水萍(焙)、人参、枇杷叶(炙)各一两。每服五钱,
入薤白四寸,酒煎温服。(《圣惠方》)。
吐血不止∶紫背浮萍(焙)半两,黄 (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调下。
(《
鼻衄不止∶浮萍末,吹之。(《圣惠方》)
中水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即是。以浮萍日干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