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293页

曰白芨。其味苦,而曰甘根,反言也。《吴普》作白 根,其根有白,亦通。《金光明经》谓之罔达罗喝悉多。又《别录》有名未用白给,即白芨 也,性味功用皆同,系重出,今并为一。
【集解】《别录》曰∶白芨,生北山川谷及冤句及越山。又曰∶白给生山谷,叶如藜芦 ,根白相连,九月采。普曰∶茎叶如生姜、藜芦。十月花,直上,紫赤色。根白连。二月、
八月、九月采。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叶似杜若,形根似菱米,节间有毛。方用亦稀,可 以作糊。保升曰∶今出申州。叶似初生棕苗叶及藜芦。三、四月抽出一苔,开紫花。七月实 熟,黄黑色。冬凋。根似菱,有三角,白色,角头生芽。八月采根用。颂曰∶今江淮、河、
陕、汉、黔诸州皆有之,生石山上。春生苗,长一尺许。叶似棕榈,两指大,青色。夏开紫 花。二月、七月采根。
时珍曰∶韩保升所说形状正是,但一科止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中心如舌。其 根如菱米,有脐,如凫茈之脐,又如扁扁螺旋纹。性难干。
\x根\x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辛,微寒。白给∶辛,平,无毒。普曰∶神农∶ 苦;黄帝∶辛;李当之∶大寒;雷公∶辛,无毒。大明曰∶甘、辛。杲曰∶苦、甘,微寒,
性涩,阳中之阴也。
之才曰∶ 【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本经》)。除白 癣疥虫(《别录》)。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 ,令人肌滑(甄权)。止惊邪血邪血痢,痫 疾风痹,赤眼症结,温热疟疾,发背瘰 ,肠风痔 ,扑损,刀箭疮,汤火疮,生肌止痛(
大明)。止肺血(李杲)。
白给∶主伏虫白癣肿痛(《别录》)。
【发明】恭曰∶山野人患手足皲拆者,嚼以涂之,有效。为其性粘也。
颂曰∶今医家治金疮不瘥及痈疽方,多用之。
震亨曰∶凡吐血不止,宜加白芨。
时珍曰∶白芨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按洪迈《夷坚志》
云∶台州狱吏悯一大囚。囚感之,因言∶吾七次犯死罪,遭讯拷,肺皆损伤,至于呕血。
人传一方∶只用白芨为末,米饮日服,其效如神。后其囚凌迟,刽者剖其胸,见肺间窍穴数 十处,皆白芨填补,色犹不变也。洪贯之闻其说,赴任洋州,一卒忽苦咯血,甚危,用此救 之,一日即止也。《摘玄》云∶试血法∶吐在水碗内,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 半沉者,心血也。各随所见,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芨末,日日服之。
【附方】旧一,新八。鼻衄不止∶津调白芨末,涂山根上,仍以水服一钱,立止。(《经 验 生编》)重舌鹅口∶白芨末,乳汁调涂足心。(《圣惠方》)
妇人阴脱∶白芨、川乌头等分。为末,绢裹一钱,纳阴中,入三寸,腹内热即止,日用 一次。(《广济方》)疔疮肿毒∶白芨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浓纸上贴之。(《袖珍 方》)打跌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其功不减自然铜、古铢钱也。(《永类方》)刀斧伤损∶ 白芨、石膏( )等分。为末。掺之,亦可收口。(《济急方》)手足皲裂∶白芨末水调塞之。
勿犯水。(《济急方》)汤火伤灼∶白芨末,油调敷之。(《赵真人方》)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篇名>三七内容:(《纲目》)
【释名】山漆(《纲目》)、金不换。
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
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集解】时珍曰∶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曝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 白芨;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或云∶试法,以末糁猪血中 ,血化为水者乃真。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浓,有歧尖。茎有 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絮如苦 絮。根叶味甘。治 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与南中来者不类,恐是刘 寄奴之属,甚易繁衍。
\x根\x 【气味】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 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
虎咬蛇伤诸病(时珍)。
【发明】时珍曰∶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 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 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 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骐 竭、紫矿相同。
【附方】新八。
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赤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