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苦不堪。忽遇异人,
教服长松,示其形状。明采服之,旬余毛发俱生,颜色如故。今并代间土人,多以长松杂甘 草、山药为汤煎,甚佳。然本草及方书皆不载,独释慧祥《清凉传》始叙其详如此。韩 《医 通》云∶长松产太行西北诸山,根似独活而香。
\x根\x 【气味】甘,温,无毒。【主治】风血冷气宿疾,温中去风(藏器)。治大风恶疾,
眉发堕落,百骸腐溃。每以一两,入甘草少许,水煎服,旬日即愈。又解诸虫毒,补益长年 (时珍)。
【附方】新一。长松酒∶滋补一切风虚,乃庐山休休子所传。长松一两五钱(状似独 活而香,乃酒中圣药也)。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 (蜜炙)、陈皮各七钱,当归、浓朴、
黄柏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 门冬、
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
一百二十根。一料分十剂,绢袋盛之。凡米五升,造酒一尊,煮一袋,窨久乃饮。(《韩氏 医通》)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篇名>黄精内容:(《别录》上品)
【校正】并入《拾遗》救荒草。
【释名】黄芝(《瑞草经》)、戊己芝(《五符经》)、菟竹(《别录》)、鹿竹(《别录》)、
仙人余粮(弘景)、救穷草(《别录》)、米铺(《蒙筌》)、野生姜(《蒙筌》)、重楼(《别录》)、
鸡格(《别录》)、龙衔(《广雅》)、垂珠。
颂曰∶隋时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也,一名葳蕤,一名白芨,一名仙人余粮,
一名苟格,一名马箭,一名垂珠,一名菟竹。
时珍曰∶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 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余粮、
救穷,以功名也;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鹿兔食之也。垂珠,以子形也。陈氏《拾遗》
救荒草即此也,今并为一。嘉谟曰∶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 。
【集解】《别录》曰∶黄精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葳蕤。葳蕤根如荻根 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俗方无用 此,而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其叶乃与 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为奇事。
曰∶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头尖有毛钩子二个,若误服之,害人。黄精叶似竹也。
恭曰∶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葳蕤肥根,颇类其小者,肌 理形色,大都相似。今以鬼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黄精叶似柳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
其钩吻蔓生,叶如柿叶,殊非比类。
藏器曰∶黄精叶偏生不对者,名偏精,功用不如正精。正精叶对生。钩吻乃野葛之别名,
二物殊不相似,不知陶公凭何说此?
保升曰∶钩吻,一名野葛,陶说叶似黄精者当是。苏说叶似柿者,当别是一物。
颂曰∶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以来。叶如竹叶而 短,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本黄末赤。四月开细青白花,状如小豆花。结子白如 黍粒,亦有无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黄色,二月采根,蒸过曝干用。今遇八月采,山中人九蒸 九曝作果卖,黄黑色而甚甘美。其苗初生时,人多采为菜茹,谓之笔菜,味极美。江南人说 黄精苗叶稍类钩吻,但钩吻叶头极尖而根细,而苏恭言钩吻蔓生,恐南北所产之异耳。
时珍曰∶黄精野生山中,亦可劈根长二寸,稀种之,一年后极稠,子亦可种。其叶似竹 而不尖,或两叶、三叶、四、五叶,俱对节而生。其根横行,状如葳蕤,俗采其苗爆熟,淘 去苦味食之,名笔管菜。《陈藏器本草》言青粘是葳蕤,见葳蕤发明下。又黄精、钩吻之说,
陶弘景、雷 、韩保升皆言二物相似。苏恭、陈藏器皆言不相似。苏颂复设两可之辞。今考 《神农本草》、《吴普本草》,并言钩吻是野葛,蔓生,其茎如箭,与苏恭之说相合。张华《博 物志》云∶昔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黄精,
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人信钩吻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
不亦惑乎?按∶此但以黄精、钩吻相对待而言,不言其相似也。陶氏因此遂谓二物相似,与 神农所说钩吻不合。恐当以苏恭所说为是,而陶、雷所说别一毒物,非钩吻也。历代本草惟 陈藏器辨物最精审,尤当信之。余见钩吻条。
\x根\x 【修治】 曰∶凡采得以溪水洗净蒸之,从巳至子,薄切,曝干用。
颂曰∶羊公服黄精法∶二月、三月采根,入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