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22页

,则山栀、青黛以散之;甚,
则升阳解肌以发之。湿郁微,则苍术、白芷之属以燥之;甚,则风药以胜之。痰郁微,则 南星、橘皮之属以化之;甚,则瓜蒂、藜芦之属以涌之。血郁微,则桃仁、红花以行之;甚 ,则 \x通剂\x 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
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 之类。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 者行也。滑石、茯苓、芫花、甘遂、大戟、牵牛之类是也。
从正曰∶通者,流通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琥珀、大黄之属通之。痹痛 郁滞,经隧不利,亦宜通之。
时珍曰∶滞,留滞也。湿热之邪留于气分,而为痛痹癃闭者,宜淡味之药,上助肺气下 降,通其小便,而泄气中之滞,木通、猪苓之类是也。湿热之邪留于血分,而为痹痛肿注、
二便不通者,宜苦寒之药下引,通其前后,而泄血中之滞,防己之类是也。《经》曰∶味薄 者通,故淡味之药谓之通剂。
\x补剂 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杲曰∶人参甘温,能补气虚;羊肉甘热,能补血虚。羊肉补形,人参补气。凡气味与二 药同者,皆是也。
从正曰∶五脏各有补泻,五味各补其脏,有表虚、里虚,上虚、下虚,阴虚、阳虚,
气虚、血虚。《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补之以气。五谷、五菜、五果 、五肉,皆补养之物也。
时珍曰∶《经》云∶不足者补之。又云∶虚则补其母。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
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黄柏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人 参之补脾气,白芍药之补脾血;黄 之补肺气,阿胶之补肺血;杜仲之补肾气,熟地黄之补 肾血;芎 之补肝气,当归之补肝血之类,皆补剂。不特人参、羊肉为补也。
\x泄剂 之才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
杲曰∶葶苈苦寒,气味俱浓,不减大黄,能泄肺中之闭,又泄大肠。大黄走而不守,能 泄血闭肠胃渣秽之物。一泄气闭,利小便;一泄血闭,利大便。凡与二药同者,皆然。
从正曰∶实则泻之。诸痛为实,痛随利减。芒硝、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 剂也。其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时珍曰∶去闭,当作去实。《经》云∶实者泻之,实则泻其子,是矣。五脏五味皆有泻 ,不独葶苈、大黄也。肝实,泻以芍药之酸;心实,泻以甘草之甘;脾实,泻以黄连之苦;
肺实,泻以石膏之辛;肾实,泻以泽泻之咸,是矣。
\x轻剂 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轻而扬之也。痈疮 疥痤,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轻剂也。几熏洗蒸炙,熨烙刺砭,导引按摩,皆 汗法也。
时珍曰∶当作轻可去闭。有表闭、里闭,上闭、下闭。表闭者,风寒伤营,腠理闭密,
阳气怫郁,不能外出,而为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诸病,宜轻扬之剂发其汗,而表自解也 。里闭者,火热郁抑,津液不行,皮肤干闭,而为肌热、烦热、头痛、目肿、昏瞀、疮疡诸 病,宜轻扬之剂以解其肌,而火自散也。上闭有二∶一则外寒内热,上焦气闭,发为咽喉闭 痛之证,宜辛凉之剂以扬散之,则闭自开。一则饮食寒冷抑遏阳气在下,发为胸膈痞满闭塞 之证,宜扬其清而抑其浊,则痞自泰也。下闭亦有二∶有阳气陷下,发为里急后重,数至圊 而不行之证,但升其阳而大便自顺,所谓下者举之也。有燥热伤肺,金气 郁,窍闭于上,
而膀胱闭于下,为小便不利之证,以升麻之类探而吐之,上窍通而小便自利矣,所谓病在下 取之上也。
\x重剂\x 之才曰∶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
从正曰∶重者,镇缒之谓也。怯则气浮,如丧神守,而惊悸气上,朱砂、水银、沉香、
黄丹、寒水石之伦,皆体重也。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形羸不可攻者,以此缒之。《经》云 ∶重者,因而减之,贵其渐也。
时珍曰∶重剂凡四∶有惊则气乱,而魂气飞扬、如丧神守者;有怒则气逆,而肝火激烈 、病狂善怒者,并铁粉、雄黄之类以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惊健忘、迷惑不宁者,宜朱 砂、紫石英之类以镇其心。有恐则气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将捕者,宜磁石、沉香之类以 安其肾。大抵重剂压浮火而坠痰涎,不独治怯也。故诸风掉眩及惊痫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 反胃之病,皆浮火痰涎为害,俱宜重剂以坠之。
滑剂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利也。
从正曰∶大便燥结,宜麻仁、郁李之类;小便淋沥,宜葵子、滑石之类。前后不通,两 阴俱闭也,名曰三焦约。约者,束也。
宜先以滑剂润养其燥,然后攻之。
时珍曰∶着者,有形之邪,留着于经络脏腑之间也,便尿、浊带、痰涎、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