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167页

人,且难解。有中其毒者,唯鹧鸪肉可解之。若不经锻,屑即不可 用。
金性恶锡,畏水银,得余甘子则体柔,亦相感耳。
时珍曰∶洗金以盐。骆驼、驴、马脂,皆能柔金。金遇铅则碎,翡翠石能屑金,亦物性 相制也。金蛇能解生金毒。晋贾后饮金屑酒而死,则生金有毒可知矣。凡用金箔,须辨出铜 箔。
【主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别录》)。
疗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甄权)。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 血,骨蒸劳极作渴,并以箔入丸散服(李 )。
破冷气,除风(青霞子)。
<目录>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篇名>金浆内容:(《拾遗》)
【气味】同金。
【主治】长生神仙。久服,肠中尽为金色(藏器)。
【发明】弘景曰∶生金辟恶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仙经以醯、蜜及猪肪、牡荆、酒 辈炼至柔软,服之成仙,亦以合水银作丹砂。医方都无用者,当是虑其有毒耳。损之曰∶生 者杀人,百炼者乃堪服,水银合膏饮即不炼。
颂曰∶金屑,古方不见用者,唯作金箔,入药甚便。又古方金石凌、红雪、紫雪辈,皆 取金银煮汁,此通用经炼者,假其气尔。时珍曰∶金乃西方之行,性能制木,故疗惊痫风热 肝胆之病,而古方罕用,唯服食家言之。
《淮南三十六水法》,亦化为浆服饵。葛洪《抱朴子》言∶饵黄金不亚于金液。其法用 豕负革肪、苦酒,炼之百遍即柔,或以樗皮治之,或以牡荆酒、磁石消之为水,或以雄黄、
雌黄合饵,皆能地仙。又言丹砂化为圣金,服之升仙。《别录》、陈藏器亦言久服神仙。其说 盖自秦皇、汉武时方士传流而来,岂知血肉之躯,水谷为赖,可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肠 胃乎?求生而丧生,可谓愚也矣。故《太清法》云∶金,禀中宫阴己之气,性本刚,服之伤 损肌肉。又《东观秘记》云∶ 亡人以黄金塞九窍,则尸不朽。此虽近于理,然亦诲盗矣,曷若速化归虚之为愈也哉。
【附方】新五。
风眼烂弦∶金环烧红,掠上下睑肉,日数次,甚妙。(《集简方》)
牙齿风痛∶火烧金钗针之,立止。(《集简方》)
轻粉破口∶凡水肿及疮病,服轻粉后口疮龈烂。金器煮汁频频含漱,能杀粉毒,以愈为 度。(《外台秘要》)
水银入耳,能蚀人脑∶以金枕耳边,自出也。(张仲景方)
水银入肉,令人筋挛∶唯以金物熨之,水银当出蚀 金,候金白色是也,频用取效,此北齐徐王方也。(《本草拾遗》)
<目录>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篇名>银内容:(《别录》中品)
【校正】并入《开宝》生银。
【释名】白金(《纲目》)、鋈。
时珍曰∶《尔雅》∶白金谓之银,其美者曰 。《说文》云∶鋈,白金也。梵书谓之阿路 巴。
【集解】《别录》曰∶银屑生永昌,采无时。
弘景曰∶银之所出处,亦与金同,但是生土中也。炼饵法亦似金。永昌属益州,今属宁 州。
恭曰∶银与金,生不同处,所在皆有,而以虢州者为胜,此外多铅秽为劣。高丽作帖者 ,云非银矿所出,然色青不如虢州者。
志曰∶生银出饶州乐平诸坑银矿中,状如硬锡,纹理粗错自然者真。
颂曰∶银在矿中与铜相杂,土人采得,以铅再三煎炼方成,故为熟银。生银则生银矿中 ,状如硬锡。其金坑中所得,乃在土石中渗漏成条,若丝发状,土人谓之老翁须,极难得。
方书用生银,必得此乃真。
曰∶按《南越志》∶波斯国有天生药银,用为试药指环。又烧朱粉瓮下,多年沉积有 银,号杯铅银,光软甚好,与波斯银功力相似,只是难得。今时烧炼家,每一斤生铅,只得 一、二铢。《山海经》云∶东北乐平郡堂少山出银甚多。黔中生银体硬,不堪入药。
宗 曰∶银出于矿,须煎炼成,故名熟银。其生银即不自矿中出而特然生者,又谓之老 翁须,其入用不同。世之术士,以朱砂而成,以铅汞而成,以焦铜而成者,既无造化之气,
岂可入药,不可不别。
时珍曰∶闽、浙、荆、湖、饶、信、广、滇、贵州诸处,山中皆产银,有矿中炼出者,
有沙土中炼出者。其生银,俗称银笋、银牙者也,亦曰出山银。独孤滔《丹房镜源》所谓铅 坑中出褐色石,形如笋,打破即白,名曰自然牙,曰自然铅,亦曰生铅,此有变化之道,不 堪服食者,是也。《管子》云∶上有铅,下有银。《地镜图》云∶山有葱,下有银。银之气,
入夜正白,流散在地,其精变为白雄鸡。《宝藏论》云∶银有十七种,又外有四种。天生牙,
生银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色红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衔黑石者最奇,生乐平、
鄱阳产铅之山,一名龙牙,一名龙须,是正生银,无毒,为至药根本也。生银生石矿中,成 片块、大小不定,状如硬锡。母砂银,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红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
此四种为真银。有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