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曰。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 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今人因见色赤。妄谓枸杞补阳。其失远矣!岂有甘 润气寒之品。而尚可言补阳耶?若以色赤为补阳。则红花紫草其色更赤。何以不言补阳而曰 活血。呜呼!医道不明。总由看书辨药。不细体会者故耳。试以虚寒服此。不惟阳不能补。
且更见有滑脱泄泻之弊矣。可不慎欤?出甘州红润少核者良。根名地骨皮。另详于后。
<目录>上编\卷一补剂<篇名>滋水内容:(灌木)滋肾阴过服骨痿 楮实(专入肾)。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得此颜色润。筋骨壮。腰膝健。
肌肉充 。水肿消。以致阴痿起。阳气助。是明指其阳旺阴弱。得此阴血有补。故能使阳不胜而助。
非云阳痿由于阳衰。得此可以助阳也。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则于理甚不合矣。况书又云 骨鲠。可用楮实煎汤以服。及纸烧灰存性调服。以治血崩血晕。脾胃虚人禁用。久服令人骨 痿。岂非性属阴寒。虚则受其益。过则增其害之意乎?软骨之说。未尝不是。取浸水中不浮 者酒蒸用。
<目录>上编\卷一补剂<篇名>滋水内容:(乔木)润燥利窍滑肠赤榆皮 榆白皮(专入胃大小肠)。与冬葵子性皆滑利。味亦相同。故五淋肿满及胎产不下。皆 宜服此 以治。(诜曰。高昌人多捣白皮为末。和菜菹食甚美。令人能食。仙家长服。服丹石人亦服 之。取利关节故也。)但榆有二种。曰赤曰白。白榆皮服能止喘除咳而使人睡。较之赤榆皮 之除邪气。稍有不同。然其滑利则一。若脾胃虚寒。服之恐损真耳。(李时珍曰。本经所谓 久服轻身不饥。苏颂所谓榆粉多食不损人者。恐非确论也。)
<目录>上编\卷一补剂<篇名>滋水内容:(麻麦稻)润燥滑肠去风解毒 胡麻(本经名巨胜子。千金名乌麻子。即黑芝麻。专入脾肺。兼入肝肾)。本属润品。
故书载 能填精益髓。又属味甘。故书载能补血暖脾耐饥。(抱朴子云。用上党胡麻三斗。淘净。甑 蒸令气遍。日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度。以汤脱去皮。洗净。炒香为末。白蜜枣膏 为丸。服之能令不饥。)凡因血枯而见二便艰涩。须发不乌。风湿内乘。发为疮疥。(《千金 方》
。用乌麻丸九蒸九晒。研末。枣膏为丸。服之能令白发反黑。圣惠方热淋茎痛。用乌麻子蔓 荆子各五合。炒黄绯袋盛。以井花水三升。每食煎服一钱。河间曰。胡麻入肝益血。风药中 不可阙。)并小儿痘疹变黑归肾。(钱氏用赤芝麻汤送百祥丸。)见有燥象者。宜以甘缓滑利 之味以投。若使下元不固。而见便溏阳痿。精滑白带。皆所忌用。麻油甘寒。滑胎利肠。凡 胞衣不下。用蜜同煎温服。暨血热痈肿恶疮癣疥。用此煎膏以治。(凉血解毒。止痛生肌。)
皮肉俱黑者良。(时珍曰。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胡地者尤妙。取其黑 色入通于肾而能润燥也。赤者状如老茄子。壳浓油少。但所食尔。不堪入药。)出于胡种大 宛者尤佳。
<目录>上编\卷一补剂<篇名>滋水内容:(麻麦稻)润燥滑肠 火麻仁(专入脾胃大肠)。即今作布火麻之麻所产之子也。与胡麻之麻绝不相似。味甘 性平。
按书皆载缓脾利肠润燥。如伤寒阳明胃热。汗多便闭。治多用此。盖以胃府燥结。非此不解 。(汪昂曰。胃热汗多便难。三者皆燥也。汗出愈多。则津枯而大便愈燥。仲景治脾约有麻 仁丸。成无己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张子和曰。诸燥皆三阳病 。)更能止渴通乳。及妇人难产。老人血虚。产后便秘最宜。(弘景曰。麻子中仁合丸药。并 酿酒大善。但性滑利。许学士云。产后汗多则大便秘。难于用药。惟麻子粥最稳。不惟产后 可服。凡老人诸虚风秘。皆得力也。)至云初服作泻。其说固是。久服能令肥健。有补中益 气之功。亦是燥除血补而气自益之意。若云宽能益气。则又滋人岐惑矣!但性生走熟守。(
生用破血利小便。捣汁治产难胎衣不下。熟用治崩中不止。)入药微炒研用。入丸汤泡去壳 。取帛包煮。沸汤中浸。至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着水。次日日中曝干。 出壳。簸扬取 仁。畏茯苓白薇牡蛎。
<目录>上编\卷一补剂<篇名>滋水内容:(金)补水之精坠痰降气 黑铅(专入肾)。甘寒。禀北方极阴之气。为水中之金。金丹之母。八石之祖。专主下 降。力 能入肾补水。功有过于地黄。是以昔人有云水精之说。凡一切水亏火炽。而见噎膈反胃。呕 吐眩晕。痰气上逆等症。服此立能见效。但必 制得宜。不令渗入压膀胱。以致又生他变。
(时珍曰。吴巡检病不得溲。卧则微通。立则不能涓滴。遍用通利药不效。唐与正问其平日 自制黑锡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结砂时硫飞去。铅不死。铅砂入膀胱。卧则偏重犹可溲。立 则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为十服。煎瞿麦汤下。铅得硫气则化。累累水道 下。病遂愈。)如局方黑锡丹。宣明补真丹。皆用黑铅纳入。无非取其补阴退阳之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