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1-本草征要-第34页

合,涤饮平眩甚妙。伍于六味之中,补泻相辅而行。
李时珍曰∶泽泻利水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 去,
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使人明爽,故有治头眩、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 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
\x泽泻善泻,古称补虚者,误矣。扁鹊谓其害眼者,确也。病患无湿,肾虚精滑,目\x \x虚不\x \x明,切勿轻与。\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脾、胃、肝、胆、膀胱五经。
理黄胆而除湿热,佐五苓而利小肠。
茵陈去湿热,独宜于五疸,然亦须五苓之类,佐助成功。湿热上干,口舌生疮,甘露饮 中用 之。后世普治暑湿内蕴,时毒项肿等之甘露消毒丹中,亦用之。
\x用茵陈者,中病即已,若过用之,元气受贼。\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胆、膀胱三经。
解烦热,除黄胆。涂漆疮,洗赤眼。
即北京香山红叶也,清利湿热,兼能解毒,故主用如上。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胃,膀胱二经 利小便,行积滞。宣九窍之闭,通六腑之结。
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窍,下能利精窍,盖甘淡先入胃家,上输于肺,下通 膀胱 ,肺主皮毛,为水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上则发表,下则利水,为荡热燥湿之 剂。与甘草为伍,名六一散,能利水泻火,解暑除烦。再入朱砂,名益元散,可以清心。
\x多服使人精滑。脾虚下陷者禁之。\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肺、胃、膀胱三经。
泻肺利水,引热下行。通气渗湿,来乳催生。
\x通草之花上粉,外治痔 恶疮、纳之多效。苏颂谓其疗胸中伏气攻胃咽。咽喉不\x \x利,如\x \x存异物者,用之亦有效。惜药肆不备。\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肝、肾、小肠三经。酒拌蒸曝。
利水止泻,解热催生。益精明目。开窍通淋。用其茎叶,行血多灵。湿热疮痒,用之安 宁。
利水之品,乃云益精,何也?男女阴中,各有二窍,一窍通精,乃命门真阳之火;一窍 通水 ,乃膀胱湿热之水。二窍不并开,水窍开,则湿热外泄,相火常宁,精窍常闭,久久精足,
精足则目明。
\x阳气下陷,肾气虚脱,勿入车前。多用久用,渗利太过,反致伤津。\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膀胱经。
能催生通乳,疏便闭诸淋。
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
\x冬葵乃滑利之品,滑可去着,故能治如上诸症。但无故服用,必有损真之害。\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肾二经。
能利水消肿,治面浮腹大。
陈瓢,亦与之同功。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肝、肾、膀胱三经。薏苡为使。
恶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祛风而通经络,利湿而厘清浊。主风寒湿痹,腰膝作疼,五淋恶疮,茎中刺痛。既可去 膀胱 宿水,又能止失溺便频。
\x萆 本除风湿,如阴虚火炽,溺有余沥,及无湿而肾虚腰痛皆禁。\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入膀胱经。
利水破血,出刺堕胎。消肿决痈,明目去翳。降心火,利小肠。疏癃结而治淋,逐膀胱 之邪 热。
八正散用为利小便之主药。若心虽热而小肠虚者忌服。恐心热未除,而小肠复病矣。去 刺者 ,拔肉刺也。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入膀胱经。
利水治癃淋,杀虫理疮疾。
治癃及疮,皆去湿热也。
\x 蓄直逐,不能益人,不宜恒用。\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肺、膀胱二经。杏仁、滑石、射干为使。
清肺金以资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面浮腰酸溲浑,极宜用也。肺热咳嗽躁烦,亦可投 之。
\x本药多与车前或滑石为伍,其效更着。\x <目录>第三卷\肾与膀胱经<篇名>(三)利水渗湿、清膀胱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入小肠、膀胱二经。
除湿热、消肿满。清血分,利水道。
产于黔中及河南,收曝日中,小干,以纸衬之,以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且曝且击,
以净 为度。性不野狼戾,惟热在太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