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0-本草崇原-第3页

,茎大如雀之髀,
叶在茎头,性皆苦寒,不堪用之。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茎叶生皆青翠。干则黄白而软 ,折之悬挂屋下,时灌以水,经年不死,俗呼为千年润。)
(愚按∶今之石斛,其味皆苦,无有甘者,须知《本经》诸味,皆新出土时味也,干则 稍变 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长生,是禀水石之专精而补肾。味甘色黄,不假土力,是夺中土之 气化而补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治伤中者,营运其中土也。除痹者,除皮脉肉筋骨五脏 外合之 痹证也。夫治伤中则下气,言中气调和,则邪气自下矣。除痹则补五脏虚劳羸瘦,言邪气散 除,则正气强盛矣,脾为阴中之至阴,故曰强阴。肾主藏精,故曰益精。久服则土气营运,
水精四布,故浓肠胃。
《本经》上品,多主除痹,不曰风寒湿,而但曰痹者,乃五脏外合之痹也。盖皮者,肺 之合 。脉者,心之合。肉者,脾之合。筋者,肝之合。骨者,肾之合。故除痹即所以治五脏之虚 劳羸瘦,是攻邪之中而有补益之妙用。治伤中即所以下气,是补益之中而有攻邪之神理云。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篇名>酸枣仁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 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 延年。
(酸枣始出河东川泽,今近汴洛及西北州郡皆有之。一名山枣,《尔雅》名 ,孟子曰∶ 养 其棘是也。其树枝有刺,实形似枣而圆小,其味酸,其色红紫。八月采实,只取核中之 仁。仁皮赤,仁肉黄白。)
(按∶酸枣肉味酸,其仁味甘而不酸。今既云酸枣仁,又云气味酸平,讹也,当改正。)
枣肉味酸,肝之果也。得东方木味,能达肝气上行,食之主能醒睡。枣仁形园色赤,禀 火土 之气化。火归中土,则神气内藏,食之主能寤寐。《本经》不言用仁,而今时多用之。心腹 寒热,邪结气聚者,言心腹不和,为寒为热,则邪结气聚。枣仁色赤象心,能导心气以下交 ,肉黄象土,能助脾气以上达,故心腹之寒热邪结之气聚可治也。土气不达于四肢,则四肢 酸痛。火气不温于肌肉,则周身湿痹。枣仁禀火土之气化,故四肢酸痛,周身湿痹可治也。
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言不但心腹和平,且安五脏也。五脏既安,则气血日益,故又可轻 身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篇名>大枣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 ,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经》。)
(枣始出河东平泽,今近北州郡及江南皆有,唯青州、晋州所生者肥大甘美。五月开白 花,八九月果熟黄赤色,烘曝则黑,入药为良。其南方所产者,谓之南枣,北方所产不肥大 者,谓之小枣,烘曝不黑者,谓之红枣,只充果食,俱不入药。)
大枣气味甘平,脾之果也。开小白花,生青熟黄,熟极则赤,烘曝则黑,禀土气之专精,
具 五行之色性。《经》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主治心腹邪气,安中者,谓大枣安 中,凡邪气上干于心,下干于腹,皆可治也。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者,谓大 枣养脾则胃气自平,从脾胃而行于上下,则通九窍。从脾胃而行于内外,则助十二经。补少 气、少津液、身中不足者,谓大枣补身中之不足,故补少气而助无形,补少津液而资有形。
大惊、四肢重、和百药者,谓大枣味甘多脂,调和百药,故大惊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内,四肢 重而心主之神气虚于外,皆可治也。四肢者,两手两足,皆机关之室,神气之所畅达者也。
久服则五脏调和,血气充足,故轻身延年。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篇名>芡实内容:气味甘平涩,无毒。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芡始出雷池池泽,今处处有之,武林者最胜。三月生叶贴水,似荷而大,皱纹如谷,
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刺。五六月开花,紫色,花必向日,结苞处有青刺,如 刺 及 芡实气味甘平,子黄仁白,生于水中,花开向日,乃阳引而上,阴引而下,故字从欠,
得阳 明少阴之精气。主治湿痹者,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也。治腰脊膝痛者,少阴主骨,外合腰膝 也。补中者,阳明居中土也。除暴疾者,精气神三虚相搏,则为暴疾。芡实生于水而向日,
得水之精,火之神。茎刺肉白,又禀秋金收敛之气,故治三虚之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 目聪明者,言精气充益,则肾志强。肾志强则耳目聪明。盖心肾开窍于耳,精神共注于目也 。久服则积精全神,故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目录>卷上本经上品<篇名>莲实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莲始出汝南池泽,今所在池泽皆有。初夏其叶出水,渐长如扇。六七月间开花,有红、
白、粉红三色,香艳可爱。花心有黄须,花褪房成,房外青内白,子在房中,如蜂子在窠之 状。六七月采嫩者,生食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