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泽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正月取根七月八月取花【收】阴干【用】叶 茎花 根【质】类漏芦【色】黑【味】苦【性】平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腥【主】疳蚀 杀虫【助】得乌头良【反】恶麻黄【制】(雷公云)去粗皮了杵用苦酒拌之一夜至明漉出日 干 细杵用【治】(疗)(药性论云)主留血【合治】为散合浆水下之治小儿疳痢【赝】赤脂蔓为 伪 <目录>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篇名>草之走内容:\x无毒 蔓生\x 五味子(出神农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以上朱字神农本 经)
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会及 玄及KT 【苗】(图经曰)春 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长六七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小莲花七月成实如豌豆许生青 熟红紫尔雅云KT 即五味也蔓生子丛茎端疏云今有数种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为佳一说 小颗皮皱泡者有白色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地】(图经曰)生齐山山谷及代 郡 今河东陕西州郡秦州虢州杭越间亦有(唐本注云)蒲州蓝田山中河中府(陶隐居云)青州冀 州 (道地)高丽建平者佳【时】(生)春初生苗(采)八月取【收】阴干【用】子滋润而大者 佳【质】
类落葵子【色】赤【味】酸【性】温收【气】味浓气轻阴中微阳【臭】香【主】咳嗽生津【行】
手太阴经足少阴经【助】苁蓉为之使【反】恶葳蕤胜乌头【制】(雷公云)凡用以铜刀劈作 两 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水浸一宿焙干用或去梗敲碎用【治】(疗)(药性论云)能治中下 气 止呕逆除热气病患虚而有气兼嗽加用之(日华子云)明目暖水脏除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 癖 贲 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补)(药性论云)诸虚劳令人体悦泽(日华子云)
壮筋骨 (孙真人云)五月常服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合治】合黄 人参麦门冬少加黄 孽 疗季夏之时困乏无力无气以动服之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合人参麦门冬生脉【解】酒 毒 <目录>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蔓生\x 旋花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神农本经)
【名】筋根花 金沸 美草【苗】(图经曰)苗作丛蔓叶似山药而狭长花红白夏秋间遍生田 野 所谓旋 是也根无毛节蒸煮堪啖甚甘美其根似筋故名筋根根主续筋故南人皆呼为续筋根下品 有旋复花与此殊别人疑其相近殊无谓也黔南出一种旋花粗茎大叶无花不作蔓恐别是一物 【地】(图经曰)生豫州平泽今处处皆有之【时】(生)夏秋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五月取 花【收】
根晒干花阴干【用】花根【色】花红白根土黄【味】甘辛【性】温散【气】气之浓者阳中之 阴【臭】香【主】续筋骨【制】根洗去芦土【治】(疗)(陶隐居云)根煮服之除腹中冷痛(陈 藏器云)根食之不饥及续筋骨合金疮同苗捣汁主丹毒小儿热毒【赝】杜若为伪 <目录>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兰草(出神农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以上朱字神农本 经)
除胸中痰癖(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水香 燕尾香 香水兰【苗】(衍义曰)叶如麦门冬 而 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中间瓣上有细紫点其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秋 兰稍难得二兰移植小槛中置座右花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又别唐白乐天有种兰不种艾之诗正 谓此兰矣【地】(图经曰)生大吴池泽今江陵鼎澧州山谷阴湿地之间亦有【时】(生)春生苗 (采)
四 】香【主】痰癖恶气【治】(疗)(唐本注云)煮水浴疗风(陈藏器云)主恶气香泽可作膏涂 发 <目录>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篇名>草之走内容:\x无毒 蔓生\x 忍冬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名医所录)【名】左缠藤 金银花 鹭 藤 老翁 须 金 亦 上下有毛花白蕊紫(别录云)此藤凌冬不凋故名忍冬草其藤左绕附树延蔓或在园圃之上藤方 而 紫叶似薜荔而青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本经不 载治诸恶疮而近代名医用之多效其功犹胜于红内消也【地】(陶隐居云)处处有之【时】(生)
三月开花(采)十二月取茎叶【收】阴干【用】茎叶花【色】青【味】甘【性】温缓【气】
气 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一切痈疽五发疮疡【制】细锉【治】(疗)(药性论云)消腹 胀 满止气下 (陈藏器云)主热毒血痢水痢(别录云)茎叶煮浓汁服治飞尸者游走皮肤穿脏腑 每发 刺痛变作无常遁尸者附骨入肉攻凿血脉每发不可得近见尸丧闻哀哭便作风尸者淫跃四肢不知 痛之所在每发风昏恍得风雪便作沉尸者缠骨结脏冲心胁每发绞切遇寒冷便作尸注者举身沉重 精神错杂常觉昏废每节气至则辄致大恶【合治】浸酒治痈疽发背初发时盒饭服此不问疽发何 处发眉发颐或头或顶或背或腰或胁或妇人乳痈或在手足皆有奇效○煮汁酿酒补虚疗风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