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187页

食品之佳味也 亦名 诗小雅云鱼丽于 鳢传云 也尔雅释鱼 郭璞注云今 额白鱼 别名 江东通呼 为 是也今江浙多食之〔陶隐 居云〕又有人鱼似 而有四足声如小儿食之疗瘕疾其膏燃之不消耗始皇骊山冢中用之谓人膏 也今荆州临沮青溪多出此鱼盖其形相似而有四足为异故附于此【时】〔生〕无时〔采〕无时 【色】青黑【味】甘【性】寒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腥【主】利小便去水肿【治】
〔疗〕〔图经曰〕涎主三消〔别录云〕鱼目烧灰敷刺伤中毒水【合治】生鱼涎合黄连末作丸 饭后乌梅煎饮下五七丸止消渴【禁】 鱼 鱼无鳞有毒勿多食其合鹿肉及赤目赤须无腮者并 杀人○ 鱼不可与牛肝同食令人患风多噎○ 鱼四季不可食又不可与野猪肉合食令人吐泻○ 鱼能动痼疾不可与野鸡野猪肉合食令人患癞 <目录>卷之二十九\虫鱼部上品<篇名>鳞虫内容:\x无毒 卵生\x 鲫鱼主诸疮烧以酱汁和涂之或取猪脂煎用又主肠痈○头灰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合 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 主久赤白痢(名医所录)【名】鲋鱼【地】〔图经曰〕旧不载所出州土 今所在池泽皆有之似鲤鱼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其小者重八九两大者重二三斤诸鱼中最可食 者或云稷米所化故其腹尚有米色又一种背高腹狭小者名 鱼功用亦与鲫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 有一种重唇石鲫鱼亦其类也【时】〔生〕无时〔采〕无时【用】肉并头【质】类鲤鱼而体促 【色】青黑【味】甘【性】温缓【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腥【主】平胃气益五脏【治】
〔 诜云〕平胃气调中〔食疗云〕骨烧灰敷 疮上三五度瘥○子调中益肝气〔别录云〕胆疗小儿 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面黄羸瘦取汁滴于鼻中连三五日效〔补〕〔日华子云〕补不足〔陈藏器云 〕主虚羸【合治】酿白矾烧灰疗肠风血痢○合盐内肚中烧灰敷牙疼○作 合胡椒干姜莳萝橘 皮作羹食之治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头烧灰合酱清汁敷小儿面上黄水疮○烧灰合酒调 服治妊娠时行伤寒○肉合小豆屑捣如泥水调敷小儿丹毒○烧灰合苦酒服治中风寒热腹中绞痛 【忌】不可与猪肝同食○若与沙糖同食令人成疳虫○鲫鱼子不宜与猴肉雉肉猪肉同食 <目录>卷之二十九\虫鱼部上品<篇名>鳞虫内容:\x无毒\x 鳝鱼主补中益气疗沈(音审)唇五月五日取头骨烧之止痢(名医所录)【地】〔图经曰〕 生 水岸泥窟中今所在皆有之似鳗鲡鱼而头大身细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冬蛰夏出人作 食之 〔衍义曰〕鳝鱼腹有黄色世谓之黄鳝又有白鳝稍粗大色白二者皆无鳞大者长尺余其形类蛇但 不能陆行今江陵府西湖每岁夏秋沮河水涨即湖水满溢冬即复涸土人于干土下撅而得之每及二 三尺者则有往来鳝行之路中有泥水水涸又下水至复出也【时】〔生〕四月五月〔采〕五月五 日取【质】类鳗鲡鱼而细长【色】青黄【味】甘【性】大温缓【气】气之浓者阳也【臭】腥 【主】补五脏逐风邪【制】去肠肚洗净煮熟食之【治】〔疗〕〔唐本注云〕干鳝头主消渴食不 消去冷气除痞疾〔陈藏器云〕鳝鱼主湿痹及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血 敷痈及 〔孟诜云〕鳝鱼逐十二风邪患恶气人作 空腹食之取汁仍以五木汤浴之须慎风并治 湿风〔补〕〔陈藏器云〕主虚损羸瘦【合治】皮烧灰合酒空心调二钱服疗妇人乳结硬疼【禁】
又 <目录>卷之二十九\虫鱼部上品<篇名>鳞虫内容:\x无毒 卵生\x 鲍鱼主坠堕腿(吐猥切)蹶(音厥) 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勿令中 咸 (名医所录)【地】〔图经曰〕鲍乃 鱼 即陈臭也据陶苏之说今汉沔间所作淡干鱼味辛而臭 者苏又引李当之本草亦言胸中湿者良盖暴鱼时不以盐外虽干而鱼肥故中湿也中湿则弥臭矣所 谓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是也盖鲍鱼自是一种形如小 鱼生海中其臭如尸始皇置车中者是 此据绍兴校定云鲍乃海生之鱼其气极臭然素问有治血枯饮鲍鱼汁以利肠中之说但今未闻用验 之据虽有性味主治固非起疾之物矣【时】〔生〕无时〔采〕无时【收】曝干【味】辛【性】
温散【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臭【合治】干鱼一枚烧为末合酒服方寸匕取汗疗妊娠中 风寒热腹中绞痛 <目录>卷之二十九\虫鱼部上品<篇名>鳞虫内容:\x无毒附肉骨齿 卵生\x 鲤鱼胆(出神农本经)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以上朱字神农本经)肉甘 主咳 逆上气黄胆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骨主女子带下赤白○齿主石淋(以上黑字名医所录)
【名】赤鲤鱼 玄驹 白鲤 白KT 黄鲤 黄雉【地】〔图经曰〕生九江池泽今处处有之 即赤鲤鱼也其脊中鳞一道每鳞上皆有小黑点从头数至尾不拘大小皆三十六鳞古语云五尺之鲤 与一寸之鲤大小虽殊而鳞之数等是也又崔豹古今注释鲤鱼有三种兖州又谓赤鲤为玄驹谓白鲤 为白KT 黄鲤为黄雉盖诸鱼中此为最佳又能神变故多贵之也〔衍义曰〕鲤鱼至阴之物也其 鳞故三十六阴极则阳复所以素问云鱼热中王叔和云热则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 言日华子云凉今不取直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