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2-本草乘雅半偈-第67页

,非拟议所到。
尽金之性,所以全火之用,乃能备暖热之火体,以火缘物以显用,因用以见体故也。游 溢水谷,正疆界所司之事。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久服 主臭 【核】曰∶出汉、温、池州,江西、浙江诸处。宜原隰沙地。四月种种,五月生苗,如 嫩芦,而叶稍阔,两两相对,恶湿洳,而畏日,故秋热则无姜。设一茎稍霉,则根病矣。社 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一种可生百指,皆分歧而上,即宜取出种姜,否则子母俱败。
秋分采芽,柔嫩可口;霜后,则老而多筋,干之,即曰干生姜。干姜者,即所取姜种,水淹 三日,去皮,置流水中,漂浸六日,更刮去皮,然后晒干,入瓷缸中,覆酿三日乃成,以白 净结实者为良。故人呼为白姜,入药则宜炮用。
先人云∶辛温夏长,色相微红,具火大之力。通心王之令,若降下之阴不及,酝藉之德 稍逊者,所当避忌。又云∶血病有二阳乘阴而血溢者,其治在阳,以寒待之。阴乘阳而血溢 者,其治在阴,以温待之。
【 】曰∶姜,疆也,界也。如营卫气血,阴阳表里,逾越疆界者,能使之各各旋归,
有如捍御外侮之侵犯边疆者。味辛气温,宣发生阳之气,充益火大之源,以消阴翳冷气,寒 酸木僵,设火毒炽盛,岂堪僭服。故治胸满咳逆之因肺气浮越;血衄妄行之因阴气乘阳;尝 自汗出之因营弱卫强;风湿成痹之因气不宣通,肠 下痢之因脾胃虚寒,致水谷失于游溢。
生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姜以辛胜,禀庚辛之味独专。新秋前后,三庚曰三伏,正所以 缓火刑也。秋热,则烁金殆甚,金且难于从革,从革更难作辛矣。故秋热则无姜,姜之畏日,
亦 <目录>第六帙<篇名>苦参内容:(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核】曰∶生汝南山谷,及田野间,近道处处有之。苗高三四尺,叶青色细碎,极似槐 叶,春生冬凋。花色黄白,七月结角,如莱菔荚,内有细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根三五 料并生,长五七寸,两指许大,色黄褐,味极苦。生河北者,无花无子,苗茎根叶,皆相若 也。五、六、十月,采根曝干。修事,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有腥秽气,浮在水面上者,须 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至申,晒干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菟丝子、漏芦,反藜芦。
【 】曰∶苦者,言其味;参者,言其功力相参上下内外也。炎上作苦,故一名陵节,
一 槐、菟槐、苦 者,禀水曰润下之寒化尔。合从至阴,对待火热为因,积聚为证者也。更观 根生三、五并立,亦苦三相参,伍相伍,故得自参以上,明目止泪,自参以下,逐水余沥。
自参以外,除痈肿黄胆。自参以内,破结气症瘕,盖心腹居中,积聚火热,斯成众眚,对待 火 <目录>第六帙<篇名>知母内容:(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核】曰∶出濒河怀、卫、彰德、解州、滁州、彭城诸处。二月宿根再发,四月开花,
色青 【 】曰∶知母,天一所生,水德体用具备者也。故主濡润燥涸,对待热中,除邪气,
肢体浮肿,润下水道者也。设舍肺金之母气,难以游溢转输矣。何也,母气之藏真高于肺,
以行营卫阴阳,乃能游溢通调,转输决渎耳。盖益气者,亦母益子气;补不足者,亦母能令 子实也。原夫金为水母,知母者,如子知有母也。别名 母、 母者,依母彰名也。儿草、
儿踵、昌支者,繇母命名也。水浚、水参、水须者,离母立名也。连母者,正显子连母义。
货母者,即子母递迁以成变化也。知此则立名之义,或远取物,近取身,可深长思矣。
<目录>第六帙<篇名>白薇内容:(本经中品)
惟其卒暴,故不觉其所从来。
【气味】苦咸平,无毒。
【主治】主暴中风,身热,支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 有时 【核】曰∶出陕西,及舒、滁、润、辽诸州,近以山东沂濮、莒莱诸州者称胜。茎叶俱 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色花,遂结实。根似牛膝而细,长尺许。色黄微白,芳香袭人 者,白薇也;色白微黄,折之易断者,白前也。修治,用糯米泔浸一宿,去髭,槐砧上锉细,
蒸之,从申至巳,晒干用。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大枣、干漆、山茱萸。
【 】曰;白薇,别名白幕。白者,金色,坚刚之体也。微者,隐也,隐身而行。幕者,
军行之幕,以隐身也。此指能治因所治证,以诠名耳。气平,味苦咸,平则不上不下,敦土 德化,御所不胜也。炎上作苦,苦性走下,苦能入骨,润下作咸,咸性走血,咸能 坚,从 巅及踵,沦肤彻髓,靡不周到者也。谓所胜因,善行数变,亦靡不周遍故也。故主因于暴风,